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这是为什么?》的内幕
    《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白纸黑字,多少人曾细细研究过——因为“反右派斗争”,正是从这一篇社论开始的。

    然而,这篇社论是怎样写出来的?毛泽东究竟是怎么策划的?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个谜。1995年,吴冷西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回忆录《忆毛主席》一书,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因为吴冷西是极为重要的当事人,他的回忆说出了《这是为什么?》的有关内情……

    吴冷西是在关键时刻——《这是为什么?》发表的前一天,即一九五七年六月七日,应毛泽东之约,在胡乔木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泽东的卧室。吴冷西说,那次谈话,除了毛泽东、胡乔木和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参加这次谈话。”

    吴冷西回忆道,他刚坐下,毛泽东就跟他说起了“卢郁文事件”:

    我们刚坐下来,毛主席就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报上登了卢郁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说他收到匿名信,对他攻击、辱骂和恫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动反击右派的好机会。

    接着,毛泽东向吴冷西说明了为什么要抓住“卢郁文事件”做文章。毛泽东显然极具战略眼光,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了“卢郁文事件”作为突破点的。毛泽东以为抓住“卢郁文事件”有两大好处:第一,卢郁文是非中共人士;第二,那信是匿名的。

    吴冷西这样回忆:

    毛主席说,这封恫吓信好就好在他攻击的是党外人士,而且是民革成员;好就好在它是匿名的,它不是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署名。当然署名也可以作为一股势力的代表,但不署名更可以使人们广泛地联想到一种倾向,一股势力。本来,这样的恫吓信在旧社会也为人所不齿,现在我们邀请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这样的恫吓信就显得很不寻常。

    毛泽东在跟吴冷西谈话时,其实已经写好《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毛泽东手里拿着《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向吴冷西解释了社论的题目《这是为什么?》的含义:

    过去几天我就一直考虑什么时候抓住什么机会发动反击。现在机会来了,马上抓住它,用《人民日报》社论的形式发动反击右派的斗争。

    社论的题目是《这是为什么?》,在读者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大家来思考。虽然社论已经把我们的观点摆明了,但还是让读者有个思想转弯的余地。鲁迅写文章常常就是这样,总是给读者留有余地。

    毛主席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搅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

    吴冷西还记得,临走时,毛泽东又在社论上改了几个字,嘱咐胡乔木在翌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并嘱咐吴冷西,在当晚就由新华社发出电讯,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这清楚表明,《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是由毛泽东亲自改定,发表的时间也是由毛泽东决定的。

    这篇社论,很可能在六月六日就已经起草完毕。

    在一年多之后,毛泽东在另一次讲话的时候,又谈到了“卢郁文事件”,足见毛泽东对于他选择“卢郁文事件”作为“反右派斗争”的突破口,以为是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得意之笔”。

    那是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滩游泳场休息室,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那时,毛泽东刚下海游泳回来,穿着睡衣就主持开会。出席会议的除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之外,还有彭德怀、王尚荣(总参作战部部长)、叶飞(福州军区政委),胡乔木和吴冷西也参加了。

    那天,毛泽东兴致很高,高谈阔论。吴冷西回忆说:

    毛主席说,凡事要抓住时机。去年开始反击右派是抓住了卢郁文事件,批判《文汇报》是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这是为什么?》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