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绿标语。麻城也有动静了,乘马那个王树声,你还记得吗?就是那个想当团长,唉,怎么忘了?他拿着自己的破雨伞,三把两下扯掉骨架当文明棍,学那驻军团长的派头,绕着学校操场转圈圈。一帮学生装成他的马弁,跟在后面喊‘团长’。”

    “啊啊啊——知道了知道了。好哇!看来这天是要变了!”

    群众奔走相告。春花尚未烂漫,夜校、农协却如雨后春笋,一个一个地在黄麻大地上冒了出来。

    王鉴奔走在各个农民夜校之间,心中自有说不出的高兴。不过,除此之外,尚还有戴克敏升入武昌第一师范的消息、王秀松将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消息,都使他激动不已。年轻的心胸,正如大别山的春风一样得意。虽然暂时要与他们分别,但他相信将来的合作会更愉快;虽然王秀松因此与他的“建禄”父亲彻底划清了界线,落了个四乡都闻名的“叛逆”,但王秀松却觉得值得。“迟早都得分手,还不如早分的好。”他说。

    “只要不背叛革命,热血尽染层林,青春化作红泥,都不会说二话,何况一个家乎?”见到王鉴之后,他又如此这般地笑着说。

    “对不起,秀松。前些天我还直犯糊涂。现在愚兄当为仁弟们而折服了。”

    “哪儿呀。这套穷酸留着吧,服气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见王鉴一副认真的样子,王秀松故意逗他说。“我相信。不过,有机会还是回来,好吗?”

    “好。我会回来的。不过,我和克敏都要走了,你可要多保重才是。”

    “你才要多保重呢。”见王秀松的娃娃脸一下变得老成持重了一些,王鉴便开心地撸了他一把,接着说:“有学楷和朋人他们在,我怕什么呢?”

    曹学楷,黄安紫云区人,武昌中华大学附中毕业,1925年加入共青团,现已转为共产党员。紫云区刘家园农民夜校的负责人;徐朋人,黄安紫云区人,父亲学识渊博,本人以教书为生,共产党员,现为紫云区初级小学校长;还有吴焕先,早就把马克思的画像贴在了自家的香案上,父亲很生气,斥责他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他却说:“他是革命导师,照他的办法,就能创造出个新社会来。”

    还有汪奠川,黄安七里坪的地主伢子,早在武汉就与王鉴他们熟识,此刻正想着王鉴他们还不曾想象和筹划的“武装”工作。

    另外还有麻城的蔡济璜、刘文蔚、王树声、王幼安等等,都是蛟龙出水样的英雄好汉。要是没有他们,乘马、顺河的工作怎么会这么出色?

    这些人王秀松一一都想了起来,但他没说出口。看着大哥样的王鉴,只是满怀深情地说:“也是,有他们在,何愁革命不能浪遏千舟而激水横流?”

    王鉴笑了,握了握王秀松那秀气的,在他感觉之中也同样是极富浪漫色彩的手,只是不吱声。

    1926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夜晚,黄安县七里坪刘家园平民学校的一间小小的教室挤满了人,他们都是刘家园附近常来夜校听课的农民。教室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桌子旁边坐着一位穿着竹布长褂的人,他用手托住腮帮,正认真地听着学员们的议论。他就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兼教员曹学楷。虽然革命运动正趋高涨之势,可面对这些贫苦的农民及其子弟,曹学楷还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革命的道理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耐心地进行宣讲,最终教育他们发动起来,自己解放自己。

    见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曹学楷就站起来,亲切而耐心地问大家:“我们这些种田佬,成年累月拼死拼活的劳动,打下的粮食能铺满地,能堆成山,为什么却还是缺吃少穿呢?”

    “是我们穷人的‘八字’不好。”

    “是我们生来就命苦。”

    “是我们穷人的坟山不好,风水不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简介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目录 > 第一章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