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游击木兰
的立足之地。有了立足之地,也好四面出击,也好四面开花!”

    “再说都春天了,有了树木遮挡,我们的活动就会方便许多。”顺了王树声的话,廖荣坤也快快地说了一句。

    汪奠川一直不言语,吴光浩就故意激他:“参谋长怎么不参谋?”

    “哪里还轮得上我参谋,”汪奠川却笑着说:“军长一发话,党代表就是一大套。又有‘哼哈’二将的呐喊助威,差点把我都抬起来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有什么好说的呢?没有啦。”汪奠川的话一下把大家都逗笑了。笑过之后,他又拾起话题,认真地说:“刚才我可不是开玩笑。‘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这是由我们目前的处境所决定的。另外,我还同意克敏的说法,也可以说把它明确一下,这应当是我们第七军建军史上的一个时期,再回木兰山,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时期的开始。”说到这儿,他自己却忍不住地笑了:“刚才光浩激我,参谋长怎么不参谋了,其实啊,在你们说话的时候,我已经回了木兰山。站在山上,正想下一步该如何动作的事呢。”

    “好啊。喝着南瓜汤,还能筹划未来的事,这才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不足之处矣!”没想一向严肃的吴光浩,这会儿却南腔北调地用了刘邦赞张良的一句话,惹得人人前仰后合地笑。也就在这笑声中,他便快快地站了起来,兴奋而坚决地下达了返回木兰山的命令:“出发!”

    于是,冒着乍暖还寒的冽冽北风,第七军便脱离回龙山,出三店,渡紫潭河,绕太平桥,长龙游动一般,穿过黄安南境,于3月初重返木兰山。见到“久”别的战友,坚持就地斗争的曹学楷、徐朋人等人自是感慨万千,相互拉住战友的手,谁也不想再分开。

    黑夜,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汪奠川、徐朋人等人竞夜长谈。一边询问出境游击的艰难困苦,一边操心黄麻人民的遭际和现状。说着说着,曹学楷就把话题提到了吴焕先身上。说到吴焕先冒充风水先生筹款的事,一边笑着的吴光浩却又笑出了眼泪,惹得人心都酸酸的。曹学楷也不便多说什么,复又问起游击的事。只等吴光浩又问起王秀松怎么样时,他的话才又多了起来。

    “听说秀松搞了个‘印刷厂’?”自从上了木兰山之后,王秀松的事情吴光浩并不是一无所知。可不知为什么,他心里又总是惦记着他。

    “何止一个‘印刷厂’。”曹学楷的情绪明显高涨:“以前我不太了解,这次你们走后,我才半信半疑地被秀松给开了眼界,别看鄂东军上木兰山时王秀松孩子一样地哭闹过,鄂东军改编成第七军之后,就地坚持地下斗争的王秀松却换了一个人似的。面对‘铲共团’伙同闻清霖的教导师,疯狂屠杀群众,血腥洗劫村庄,王秀松却变得不可思议地坚强起来了。他首先利用吴泰山家的秘密地洞,作为地下斗争者的联络点,印刷革命传革、秘密散发,借以扩大革命影响,鼓励群众战胜困难。同时还与吴焕先一起率领由原鄂东军战士、农民自卫队等人员组成的游击队,住山洞,吃野菜,神出鬼没,昼伏夜袭,在吴云店、六家边、曹门、栗林咀、沙河一带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编写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革命歌谣。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是——

    柴山野洼是我房,青苔石板是我床,红薯蕨根是我粮,任何困难——吓不倒共产党!

    随着这首歌谣的广为流传,王秀松闹革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人们的传说就越来越神。

    但是,王秀松的革命行动,却越来越使他的老子——大地主王建禄——感到不满。

    虽然王秀松早在去广州参加毛泽东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就与王建禄闹翻了,但始终都希望王建禄能改邪归工,重新作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简介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目录 > 第九章 游击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