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二次暴动
    汪奠川汪家湾里遇难,戴克敏戴家祠堂灭敌。

    枫树店王树声镇压团总彭汝霖,大道旁徐其虚手刃局长“曹屠夫”。

    “朱毛”会师。桂系第十八军进山“清剿”第七军。

    清水塘会议。开辟柴山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巍巍大别山抖落冰雪之严寒,苍松翠拍之间,梦一般地生出了不尽的芳草花香。转战于黄陂北部的汪奠川,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急促的脚步也因春天的到来而变得轻快如飞。

    还在决定重返木兰山的那次非正式会议上,他就想到了今天的“游击原则”。当时他没有逐条列举,主要是时间所迫。但吴光浩显然是料到了,否则,他是不会说“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那句话的,也不会在洪山里会议上支持并肯定他的“游击原则”。

    当然“游击原则”并非他个人独创,戴克敏他们对此亦有强烈的意识。

    汪奠川感到有意思的是,革命本身,也是出智慧、出真知的,非常有激情、有干劲的事。他想,如果我至今还是一个地主家的小少爷,哪能想这么多事,懂这么多道理呢?不可能的。当然,就更不可能感到这个世界的腐朽和劳苦大众痛苦的呻吟而献身其中了——“世界以它本来的面目存在着,革命当是势在必行的事。”

    走在潮湿松软的山间小道上,汪奠川却兀自为这句话而感到好笑。那还是1926年3月的事,他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有一天,主持“农讲所”学习事宜的毛泽东和他们聊天,忽然问大家“革命的理由是什么?”看上去是个简单的问题,大家的回答却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等轮到他回答时,他便摇头晃脑地说了这么一句。毛泽东一听就笑了,笑了又问他,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一时语塞红着脸就是答不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最后,还是毛泽东替他解了围,他说:等你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革命的理由也就通顺了。

    可是,至今他都不明白,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当然,也就不十分明白,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但是,革命的理由,却是越来越充足了。就像他此刻奔汪家湾一样,道理很简单,打击反动武装,打倒土豪劣绅,至少使黄麻地区、乃至天下的受苦人都能过上一样的好日子。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才一步一步地将革命的道路走到了这里。无怨无悔,信心百倍。至于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也十分巧妙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开脱的理由,让哲学家去研究吧,哲学好像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

    “到了。”

    “到了?”快到汪家湾了,汪奠川却感到奇怪,今天怎么走得这么快?自从出了木兰山,虽说他们像铁流一样,神出鬼没地在黄陂、孝感一带辗转作战,声东击西,四面开花,打得土劣、民团及国民党第十二军的敌人摸不着头脑,可今天的行军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一点?毫无来由,汪奠川却要这么想,而且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正常。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汪奠川立马感觉出今天的活动有些不可思议。抬头看天,依然是拂晓前的那份清淡。四周沉寂,空气湿润。弯弯的月亮,像一枚印章,正轻巧地印在没有几颗星星的西天上。除此之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异样的,或者说是正常的声响。比如狗叫声、鸡鸣声,甚至还应该有一些夜行人的动静,那怕是敌人的脚步,听起来心里也是踏实的。可是此刻,竟死一般阒寂。这么想的同时,汪奠川的眼睛便不自觉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的环境。与山下的大道相比,他们是走在“山上”——半山腰;而与身边耸立的山头相比,又是在“山下”,看上去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其实,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形成这山谷的山崖并不陡峭,且坡势平缓,杂木丛生。看似幽深清静,一派天然景色。实际上却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通往山外的道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简介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目录 > 第十章 二次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