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一节 收复浙江
道左宗棠此时最是用银之际,当下一口便答应下来,转日就带上随员,踏上了筹饷、购种之路。

    胡雪岩离开后,左宗棠又札饬各府、州、厅、县衙门,密访当地富绅,或浙籍外地官员,号召他们捐银捐物、捐粮捐种,以期尽快恢复元气。

    此札发出不久,左宗棠还当真摸到一条大鱼。

    此人姓杨名坊,字启堂,一字憩棠。杨坊籍隶浙江鄞县。初在上海为外国洋行当买办,发财后,便在洋泾浜开设泰记商行,专干贩卖鸦片的勾当,愈发富不可当,选为四明公所董事。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他捐官以同知衔为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管理军需,又奉命与英、美、法侵略者勾结,筑围墙断绝起义军接济。因功由同知升为道员,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又加盐运使衔。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时,与苏松太道吴煦联合,又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受命出任洋枪队管带,抗击太平军。

    杨坊出任洋枪队管带后,又将其女嫁华尔为妻(实为妾),受华尔百般躏蹂致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署理江苏按察使,后实授常镇通海道,未赴任,托病归籍。杨坊回籍后,运回大批的银两及珠宝,二十几间闲房子里,亦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等物,真正叫富可敌省。

    很显然,坐拥巨资的杨坊,要在原籍安享自己的风烛残年。

    杨坊回籍初,鄞县知县为安抚难民,曾三次登门恳请杨坊,或设粥棚,或拿出几石粮食,接济难民。

    杨坊自恃自己做过朝廷大员,保护上海又立有大功(他所谓的大功就是组建洋枪队),顶子又已见红,根本没把小小的知县放在眼里。

    知县劝他设粥棚救济难民,他则抚须说道:“拿些银子造座桥梁,上面能刻老夫的名字。设个粥棚让大家来吃,总不能把老夫的名字硬刻到人家的脸上。安抚百姓是你地方父母的事,却不干老夫的事。你若饿得紧,老夫就让管家给你送上一袋米救急。出力不讨好的事,老夫可从来都不干。”

    一番话,直把知县气得三魂出窍,七孔生烟,却又不敢奈他分毫,只能一个人走出去想办法。

    知县见到巡抚衙门发来的札文,自然要把杨坊报将上去,连杨坊说过的几句话,也一字不落地写在上面。

    左宗棠收到鄞县知县的回文,当时就气得须发皆张,拍案骂道:“这杨启堂还算个人吗?你不捐粮捐银也就罢了,如何还说这么多不中听的话呢?你不是坐拥巨资吗?本部堂偏要查一查你这些银子是哪里来的!”

    左宗棠连夜把杨坊的情况禀告给朝廷,狠狠告了杨坊一状,说他为富不仁。左宗棠又传文案给衢州府知府衙门行文,调衢州府新授知府林聪彝来巡抚衙门听命。

    林聪彝字听孙,福建候官人,乃前云贵总督林则徐的次子。林聪彝时年四十一岁,是咸丰年间进士,官至五品郎中。到浙江后,做过一任知县,一任州同,因收复杭州有功,得赏四品顶戴实授衢州府知府。林聪彝为人率直,为官刚正,极具乃父之风,浙江官场无人能道半个不字。左宗棠调他过来,是想让他出面来办理杨坊的事。

    左宗棠私下对香姑娘说道:“这个杨坊,不办他一办,他是要忘掉祖宗的。他不是想把名字刻在桥上被人千古传颂吗?本部堂就成全于他!他还敢自称什么老夫,真是太狂妄了!我大清开国至今,老夫是什么人都敢称的吗?”

    香姑娘再次被左宗棠说进云里雾里,她小声问道:“老爷,老夫老夫,不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便可称的吗?原来不是这样的?”

    左宗棠抚须笑道:“说起来呢,朝廷倒也没有明文规定过,但官场上呢,却就有条不成文但大家都知道的规矩。我大清的官哪,不管胡子多长,也不管年纪几何,只要没有拜相,就不准以老字自居。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左宗棠发迹史简介 >左宗棠发迹史目录 > 第四十一节 收复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