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一将成名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后,主将李宗仁的威名传于四海,无人不识、无人不晓,但要细说起来,李宗仁其实是少年得志,早在抗战前,他已经是名扬海内的国中名将了。

    李宗仁,字德邻,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比蒋介石小4岁,比白崇禧大两岁,与胡适同年。德公的家乡,是桂林府的首县,据他自己所说,风景其实比阳朔、桂林都要好(通常都是“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嘛),只可惜地非要津,游人罕至,所以名声远不如前两者。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广西人给人的印象是能征善战,如太平军中的“老长毛”,他们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又北伐到天津静海县,差点就拱翻了清廷,那些人可都是极剽悍的角色。不过,德公却不喜欢别人提“长毛”之事,因为他的老家两江圩民风淳朴、文风盛行,正如广西谚语说的“广西考桂林,桂林考两江”,科举才是正途出身,造反并非其所长。

    据德公自述,其小时实无大志,一日他与二哥去田里拔黄豆,两人谈起今后的职业问题,二哥说希望以后做个米贩子,因为米贩子买了乡民的谷子碾成米可以到集市上卖,谷糠又可以喂猪,因为常年有猪肉吃,所以这个理想很实惠;德公说今后想做个“养鸭的”,因为养鸭人都是在农忙之后赶着鸭子去收割完的田里吃掉下的谷子,赶上几百只鸭子,不需要很大的成本,届时鸭生蛋,蛋生鸭,前途无量,十分可羡。由此可见,兄弟俩当时考虑的都是温饱问题,什么救国救民,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话说回来,小时无大志,长大往往成大事;小时蓄大志,长大后往往一事无成,原因无他,挫折感太强的缘故。

    德公的父亲秀才出身,平日里半耕半读,另外还需授馆维持家庭生计。在十六岁以前,德公也断断续续地接受了十余年的传统教育,直到1907年,德公报考广西陆军小学,他的人生道路从此开始转折。

    说到投考陆小,德公其实考了两次,第一次报考时,报名者有1000余人,而录取名额为一百三四十。发榜后,正榜130名,德公榜上无名,但在备选10名中,名列首位(也就是第131名),因此录取无虞。去报到的那天,德公预备了一套干净的衣衫和鞋袜,等走到城外数里的地方才换上;入城后,又临时雇了一个挑夫帮忙挑行李,等在伙铺安顿好后才去报到,不料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了德公的报到,理由是超过了报到时间十分钟。

    当时陆小的负责人系留日士官生,执法如山,毫无通融,德公因十分钟之差,失去了这次入学的机会。正当德公垂头丧气地离去之时,校方教官把他叫住并希望他下期再考,因为在这次的体格检查中,德公的体质被列为甲等,这在应考者当中是不多见的。

    在此鼓励之下,德公认真读了一年书,之后再次投考。这次的录取名额照旧,但应考者已经达到3000余人,德公倒是被顺利地录为正取,由此进入了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据德公的回忆,那时的“陆小”是很牛的,新校舍、新楼房、大操场,教官们多半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他们穿着“整洁鲜明、绣有金色花纹的蓝呢制服,足上穿着长统皮靴,光可鉴人,腰间更挂着一柄明亮的指挥刀,在校内走动时,这柄刀总是拖在地上。因而他们走起路来,刀声靴声,铿锵悦耳,威风凛凛,使我们刚自乡下出来的农家子弟看到了真是羡慕万分”。至于总办蔡锷将军,那更是让这班小学员视为“神人”了。

    德公在读期间,学科并不优秀,但术科即枪械训练、器械体操、劈刺等成绩拔尖,原因是他的身体非常强壮,锻炼有勤,因而得了个诨名叫“李猛仔”。“李猛仔”在与人劈刺的时候,动作敏捷勇猛,一出手就取攻势,同学中罕有对手。

    当时陆小学员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饮食上,一日三餐,八人一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简介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目录 > 四○、一将成名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