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惨败!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以为有英法等国的默许,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自然不再话下,他们在听了中国代表对抗抗辩后,反含讥带讽的说,日本为铲除德国势力出力不少,牺牲甚大,中国又做过什么呢?不过派几个工役、挖几条战壕、运几斗粮食,如何能与日本的贡献相提并论?如今德奥租界尽已归还,中国所得利益已经不小,如何还要争回青岛,岂不是自不量力,妄加请求?不睬也罢!
在美国代表的转圜下,十人会再次休会,并允中国代表另定时间陈述理由。事实上,在来巴黎之前,陆征祥曾在日本做过短暂停留并拜会了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内田当时也表示,要按之前的声明将山东权益交还中国,唯照法律手续须等日本向德国取得后,再行交还中国云云。但这次和会后,日本代表绝口不提交还一事,唯独坚持要占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这才让陆征祥感到事态严重,不容小觑。
随后,陆总长便召集专使团代表会议,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经商议,代表们决定由顾维钧出任主陈述人,向“十人会”表明中方态度和抗辩理由。顾维钧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著名法学教授古德诺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被当时的内阁总理唐绍仪所赏识并当上了唐家的乘龙快婿。在专使团中,顾维钧虽然是最年青的一位,但其口才和外文水平却是最为一流,因此由他出任主陈述人最为合适。
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顾维钧在随后的会议中分别就山东的历史、人种、宗教、风俗、文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中国应当无条件的直接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要求。在会上,顾维钧与日本代表牧野展开了一场舌战,牧野最后被驳得哑口无言,“十人会”也认为顾维钧的抗辩理由甚有说服力,形势开始变得对中国有利。
这时,日本代表便抛出“西原借款”中的“济顺高徐铁路借款合同”的换文,上面清清楚楚的记着北京政府代表章宗祥的回复,称“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上列之建议,欣然同意”几个大字。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于细节的推敲。这个“济顺高徐铁路借款合同”的换文到底是怎么回事?日本又有什么建议?章代表为什么会“欣然同意”?
这还得从胶济铁路说起。当年德国人强租了胶州湾后,便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新兴城市即青岛,但是,德国人的胃口不仅仅限于胶州湾而是要将山东划为它的利益范围,这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便是修建了一条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有人说,有德国佬帮我们修铁路,那不是好事嘛!为什么我们要反对?
各位,在弱肉强食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不要说德国人来到山东纯粹是强盗行为,就是一般的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也总是附带有各种政治条件的,这胶济铁路是德国人投资修建不假,但整个铁路的路权及其沿线的矿产开发权等也被德国人攫取,这种投资可就不仅仅是投资了。打个比方来说,胶济铁路在中国的领土上,但中国要想用这条路运兵的话,那得德国人同意才行,否则的话,门都没有……因为铁路的管理人员乃至沿线的治安,都控制在德国人的手里啊!你说气人不气人?
前面赶走了一只饿狼,后来又来了头恶虎,日本人把德国人打跑了,那他们就心想,既然和尚摸得,为什么我就摸不得呢?中国人既然可以忍受德国的特权,那就理应忍受日本的特权嘛!所以,和会上的日本代表便是这样的逻辑,他们反觉得中国人真是不可理喻呢。
但从国际法的角度上来说,德国被赶跑乃至战败了,之前签订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实际上是归于无效,而日本想继承德国的权益的话须重新签订条约,否则便为非法。即便是日本在“二十一条”中胁迫中国承认日本继承了德国的所有权益,但中日之间的条约何在呢?还是没有直接的法理依据嘛!再说了,日本在出兵前便声称自己是代中国出兵,日后应将青岛及相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