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节
,何尝不也是北洋时代寿终正寝的象征?

    他死后的第五天,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第十天,国民政府通知中国驻外使馆改挂青天白日的新国旗;第十七天,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北京市因失了京城地位而改叫北平。尽管奉军还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统辖下,但是,北洋时代真的结束了。

    推翻了“反动军阀政府”的国民党政权,对担任过这个政府首脑的黎元洪表示出了不小的敬意。因为,他们于这位下台元首之死有难逃之责——北伐军打到鲁南时,先要没收黎元洪的中兴煤矿(今枣庄煤矿),后又向该矿摊派军饷一百万元并限期缴清。在北伐的大本营广州当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的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对黎氏等中国大资产阶级来说,革命就是绑票。遭绑的黎元洪受此重创,心绪大坏,在马场看赛马时忽然昏迷,几天后便溘然辞世。

    6月8日,战火尚未熄灭之时,国民政府就颁布了优恤令:

    前大总统黎元洪,辛亥之役,武昌起义,翊赞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利诱威胁,义不为屈,凛然大节,薄海同钦。兹闻遘疾弥留,犹廑(勤)国计,追怀遗烈,怆悼尤深。

    所有丧葬典礼,着内政部详加拟议,务示优隆,以彰崇报元勋之典。

    他的那位国士朋友章太炎则以一副挽联说尽故人一生:

    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

    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佞寇”不言而喻,“谯周”则是三国蜀汉的一位大学问家,写《三国志》的陈寿即其弟子,但其力劝后主降魏的行为一直被后世史家诟病。章夫子此处用谯周的典故,意在暗讽那些在北洋及国民党时期都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所谓“政坛大佬”。

    令人意外的是,同在天津洋人租界里当寓公的段祺瑞也赶来吊唁。两位北洋老人,互不原谅久矣,虽说同居一地,老死不相往来。但闻黎元洪过世,刚强的老段却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他面对长眠了的政敌,不禁老泪纵横!

    用国民政府提供的万元丧葬费,家人们把这位喜欢西方文明的前总统安葬在了他在德租界特别一区中街的“黎氏容安别墅”院里,墓为西洋式的。

    大殓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及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共同在北平发起公祭仪式。北海公园成了吊唁场所,新扎的素彩牌坊上缀满白花。牌坊上的横批没什么新意,就是这种场合常见的“名垂千古”四个大字,倒是两边的挽联言简意赅,分别是“首义”和“护国”,只四个大字就把他毕生的功劳都浓缩在里面了。蒋总司令用一场过于庄重的祭奠来弥补自己对共和元勋的亏欠。

    五年之后,黎元洪与正妻吴氏的灵柩迁往武昌暂厝,两年后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以国葬的最高礼遇安葬了这位前政府的元首。是日,全国下半旗,停止娱乐活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了“民国元勋”匾,国民党中央、军方、各省市代表、外国人士,以及多达五万多名武昌民众参加了这一迟到的葬礼。

    九泉之下的黎元洪,终于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褒奖。

    后来,我曾找过天津河北路二百八十三号,史料上记载,那是原英租界茂盛道上的黎元洪旧居的地址。但见车流湍急如汛期之海河——此址已拓宽成了天津市内的交通干线,哪里还有半点民国建筑的影子!

    黎元洪在天津的另一处遗宅也不复存在,据知现址是烟台道上的儿童影院。

    那座在原英租界里占据了好大一片地的黎公馆,是黎元洪的第一处天津住宅,有四幢小楼,共一百七十一间屋,可见其公馆之阔绰。几座小洋楼中,最有名的乃戏楼。每到传统节日与辛亥革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