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海篇
    是时,侵占东北的日军开始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扫荡,苏联与我外蒙地方政权擅自签订了《军事互助协议》,日本华北驻屯军开始以北平为攻击目标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曾任执政府财政总长的李思浩南下看望老段时,忧诉北方国情,令老段心情大坏!

    段公府大门搭起素彩牌楼,院内高搭大棚,以为灵堂。国府主席林森为逝者题写了“元老徽猷”的额匾悬于正中上方,匾下是逝者的大幅遗像。蒋氏送来的花圈上,写着“芝老夫子处士千古”,两旁悬满政要、故旧们题写的挽联,有人甚至称逝者为“一代完人”。其中,国府委员、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氏的那副格外简约,但却耐读:

    我犹豫片刻,按下门铃。

    芝泉路是青岛仅有的几条不以国内地名命名的路。它曾让许多对青岛历史有兴趣的人感到困惑,因为岛城的路几乎全是用省、市、县名命名的,而中国并无“芝泉”县。直到某一天,我忽然悟出这定然与段祺瑞有关时,疑惑才涣然冰释——段祺瑞,字芝泉。

    自知不起时,老人留下了遗嘱。

    就在上海的段公府里举行繁琐的宗教仪式的时候,南京的国府第二十五次常会如期召开。会上,冯玉祥主持通过了国葬段氏的提案。前面说了,整十年前,正是冯发动了一场欲加害段氏的未遂军事政变,今天,他却成了国葬段氏的提案人之一;国府委员于右任也是提案人之一,十二年前,正是他作为孙总理的特使到天津说服了老段,才使段、张、孙三角联盟松散地组成;另一位提案的国府委员丁惟汾,则是“三一八”当天到执政府院里找领导对话未果的四位代表之一。盖棺论定,党国要人们对“段芝泉先生赞成共和,再造民国”(提案语)的钦敬显然已经超越了个人恩怨。

    三日之后,段氏按佛教礼仪大殓。

    虽然远离了他曾叱咤风云的北方,但毕竟是北洋军人集团里至高无上的元老,所以,前来这里探看的新贵与故旧便一直没断过。他们叩门时,必然受到老辈门房的谦卑接待,肯定比我受礼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元月21日凌晨,段祺瑞在亲信吴光新、魏宗瀚与三女儿段式巽、侄儿段宏纲的簇拥下,出现在天津火车站,与诸位送行者揖别后,登上了专为他加挂的一节专车。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是浦口,即位于首都南京对岸的江北铁路。

    大敛当日(11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葬前临时执政段祺瑞令》:

    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历来可歌可泣,而上街游行是他们最能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若超过秩序的底线呢?我突然很不合适地想起北京,想起让段祺瑞背负千古骂名的那个著名事件——“三一八”惨案。

    然而,人称“段合肥”的段祺瑞与上海无缘无故,其一生的政治舞台都在北京,晚年为何抱病来上海定居?晚年的老段,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与胃病,常年吃斋无疑更加重了这位居士的病情。既吃素,何来沪?沪上远非清净处。

    前临时执政段祺瑞,持躬廉介,谋国公忠。辛亥倡率各军赞助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洁身引退,力维正义,节概凛然。嗣值复辟变作,誓师马厂,迅遏逆氛,卒能重奠邦基,巩固政体,殊勋硕望,薄海同钦。

    冬日的雨,总是不大不小地淅沥着,而且,没完没了。

    我对这个人知道得实在太少!

    然而,人们只知民间操办的鲁迅之死曾轰动上海滩,却根本不知道官方发丧的段祺瑞之死也曾是大上海乃至古都北平的盛极一时的场景。教科书对史实的记忆从来都是有选择的。

    令段氏万万想不到的是,浦口站台上,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寒风中,立着乌压压一片列队欢迎他的人,领章金闪闪的国军将领占了一半!原来,蒋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上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