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津篇
    段祺瑞南下上海前,一直住在天津日租界里。

    他四任国务总理,一任最高执政,共五度下野。每一次下野,人在津门,情系京华,胸中依然千军万马乱蹬踏。可能与青年时代在德国留学不无关系,像德国人一样严谨的他,也像德国人一样喜欢鹰的形象,北京的段公府里,就有雄鹰展翅的雕塑立于院内的假山之上。不过,退到天津的他,已经是一只折断翅膀的鹰,虽盼有朝一日重上九霄去擒尽他眼中的兔鼠之辈,可是气力已经耗尽。上苍不让一个并不具备足够体魄的生灵在政治的天空中盘旋得太久。

    段祺瑞等北洋军政要人们和逊清的帝王将相一样,喜欢天津,除了因这里有连片的外国租界可以保障其人身安全外,还有地利之便,即它距北京最近,可进可退——进可当日抵京,退可放洋南下。对段祺瑞他们来说,还有更深一层,就是感情上的原因,即他们这伙人都是从天津起家的。当年,跟着袁世凯在津郊的小站练兵,才有了飞黄腾达的后来。所以,北洋军人们对海河畔的这座充满洋味儿的城市有着割舍不尽的情愫。

    段祺瑞一生最佩服的人,即袁世凯,当然除了袁氏帝制自为的最后那一年光景。与袁相识,实是段氏人生之大幸。北洋人士回忆过,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言谈举止,段氏都在有意无意地模仿老袁。

    段祺瑞能到袁世凯手下当差,要感谢他在北洋武备学堂的总办荫昌。正因袁世凯奉诏小站练兵,请好友荫昌推荐得力之人,段祺瑞才有幸成为袁氏的部将。

    荫昌,满族正白旗人,是清国出外学习军事的前辈,曾赴德国学习。这位两度出使德意志的钦差大臣和前贵胄学堂总办,还是赴德学习军事的五位学生的督学,他只比段祺瑞大六岁。得光杆司令袁项城的请求后,他便将自己的优秀毕业生段祺瑞与王士珍、冯国璋等一并推荐给了袁。袁司令喜得北洋学堂的“龙”、“虎”、“豹”(王士珍、段祺瑞与冯国璋的绰号,一说冯氏为“狗”),虽均无乡谊,却视若股肱,各委以重任。

    在小站的旷野上,新军按全新的德式建置迅速崛起,数年后,成为清国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进而成为清末民初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政治集团,即所谓的“北洋集团”。段祺瑞为该集团主要的支柱之一,并在袁死后成为核心,最终登上了国家权力的巅峰。这个结果,是早年从安徽来山东当兵的那个艰苦跋涉的小伙子怎么也没料到的。

    在强悍的袁氏手下,坚毅且寡言的段氏不仅改变了官运,而且也改变了“家运”——三十六岁那年,他随出任山东巡抚的老袁到济南任职时,原配吴氏在济南病故。袁大人于痛剿拳匪(义和团)的军务之余,成人之美,将一直住在自家的干女儿张佩蘅许配给段氏为继室。张姑娘的祖父是已故江西巡抚张芾,其父随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剿捻时阵亡,属大清国的烈士遗孤,被袁氏收养家中,一直未逢合适郎君,嫁给段祺瑞时,已经二十六岁,是超级剩女了。段、张结合,使段祺瑞成了袁世凯的干女婿。老袁最疼爱的女儿袁静雪回忆说,袁家的兄弟姐妹都称段为“大姐夫”。亲不亲,一家人。在外人看来,袁与段公私难分矣!

    其实不然,段祺瑞虽感戴袁世凯,但也有自己的做人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没有被知遇之恩和赐妻之恩所融化。只看袁氏称帝时他拒不合作的种种强硬表现即可窥知,在原则问题上,段氏决不退让。

    段祺瑞注定是个末路英雄。他怎么也想不通,他豁出身家性命来“三造共和”,但“共和”总是难以实现。老袁死后,南方割据政权没了反对中央的口实,但就是不肯服膺政府的领导,反倒动员军队开始“北伐”。南方国民党的反抗倒也不意外,意外的是,为了统一国家,他和北洋兄弟冯国璋、曹锟总也说不到一块儿,到头来竟会稀里糊涂地被徐树铮等追随者推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天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