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是让这人很长时间无法出门见人了!若非和尚,顶一秃瓢上街,岂不等于脑门儿上贴着“反清”二字吗!把姚学监的发辫挂在留学生会馆示众,就等于把人家的脑袋悬在那儿羞辱。不用说,放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在任何一个法制国家,陈独秀他们面临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日本警方很快就把五位肇事的学生找到,调查过后,将直接动手的陈独秀、邹容、张继三人遣送到开往上海的商船上——他们被驱逐离境了!

    陈独秀不得不回到清国,回到安庆,回到聚少离多的妻子高晓岚和孩子们身旁。此时,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长子延年之后,女儿玉莹、次子乔年相继出世。

    清廷那会儿对政治犯的通缉令是有期限的,不会像蚊蝇一样没完没了地叮着你。所以,陈仲甫的亲朋不必担心他哪天会“人间蒸发”而实则被官府关在某个小黑屋里受折磨。

    今我来安庆,当然想看看“陈家大洋房子”。那是陈独秀先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中共早期重要干部陈延年和陈乔年出生的地方。

    但陈长璞女士却不无悲愤地说:“本来我们家的老房子一直还在,只是被当成单位的仓库和住宅而已。可是,都到了1984年了,还是被拆除了!”

    现在,陈长璞居住的楼房对面,倒有一座旧衙门楼,残瓦危柱,一任颓败,其正门外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池州军分区”的木牌,两侧各有四个毛泽东手写体的大字:这边是“提高警惕”,那边是“保卫祖国”。

    “那是明代的安徽布政使司的谯楼,清朝还当官衙用呢。”学考古的小范向我介绍道,“不过一直不属于地方管,所以也谈不上保护和维修。”

    “安庆市的古建筑原来很多,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姚中亮馆长自嘲地笑道,“我们博物馆和隔壁的迎江寺可都是古建筑,但人家庙里的香火盛得很,所以修得蛮像样子。我们博物馆没钱修,馆里的不少办公桌还用五六十年代的呢!”

    陈长璞一声叹息:“我们这里‘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破得太彻底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又拆了不少不该拆的古建筑,所以,安庆的历史遗存太少,向国家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就总也批不下来……”

    历代的长江名埠,清朝的安徽省会,堂堂的安庆居然不算“历史文化名城”?!震惊之余,我非常冒昧地想起了一句成语——自作自受。

    当天下午,安庆市的李银德老先生亲自指引我驾车赶到长江边上的沿江中路。当年的南水关,如今是自来水公司,性质未变。在大院内靠西墙的自行车棚附近,这位原中共安庆市委党史办主任指着一方碑牌说:陈独秀的家,就剩这一块文物保护标志了。

    很像样地立着的碑上,镌着几行大小不一的字:

    没有一个字提及陈独秀!

    举目四顾,五层贴着白瓷砖的办公楼与附设的平房,全是“旧城改造”后的拙劣作品。只见其子,不见其父;只有现实,没有历史!众所周知,凡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每年政府是要拔款维护的。现在,“文物”无存,“保护”什么?

    陈氏故居没有了,那,藏书楼呢?

    李银德先生说,藏书楼就在他家附近,现在是安庆电视台的大院。只有一座小楼还残存着。

    于是,我们驱车赶回安庆市最繁华的孝肃路,在向西北拐弯处,李老领我去看路北的院内——

    一幢很破败的二层黑瓦小楼,“危”然耸立在安庆广播电视局的大门里侧。正面,是近几十年建的三层办公楼。

    就这座小楼,是最后的老房子了。李老说,这儿是安庆市的黄金地段,电视台要搬走,这儿要搞开发了,所以,它保不住了。说罢,他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呜呼!陈家大洋房子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