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重农与纳谏
进谏当年的正月十五,向全国下诏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该开辟藉田。我要亲自下地耕种,给全国人民做一个积极务农的表率,并将收获的粮食献给宗庙。”

    九月,刘恒再次下诏:“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百姓依靠它来生存。然而有的百姓不专心务农反而去经商,这种行为真是反动,还使得天底下其他老实的老百姓生活艰难。我对此十分担忧,所以现在亲自率领群臣来耕种,希望借此来提高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敲打敲打那些奸商,你们自己掂量掂量。为了鼓励农耕,今年只向天下百姓征收田租的一半。”

    那么如果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刘恒的做法给汉初社会带来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呢?

    刘恒重视农业发展这本身是没错的。西汉初年,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确实很差,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统治阶层成天忙着内斗,此乃中国古代传统政治的一大特色。窝里人相互掐,底层民众穿多穿少、吃饱吃少、生老病死他们一概放到次要位置,夺权是首要的。

    有鉴于此,刘恒一方面希望让民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范围;另一方面,他更多地其实是满怀着一种责任心,希望通过新政策的出台,为民间的安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整个西汉年间工商业者所受到的打击在文景时期是最小的。汉初时候,儒家专制主义凌驾于整个社会的体制之上,一套一套讲的都是以农业为本。中原王朝嘛,农耕才能成为传统社会的基础。可是农业和工商业一个讲求“定”,一个讲求“动”,核心思想不同,相互竞争排挤也是必然的,刘恒也无法左右事态的发展。但刘恒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来维护民间经济发展的相对自由,并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作为其基石,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除了重视农业生产,刘恒在执政之初还广开言路,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帝前元二年两次日食发生后颁布了一道诏书,除了阐述自己的过错之外,还表明了自己希望广开言路的立场。

    第二,文帝前元二年的五月下诏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刘恒说:“古代的明君治理天下,会在朝廷上专门设置鼓励进献忠言的旌旗,以及用来写建议的木柱。这样是为了保证朝廷的清正廉明,鼓励人们进谏。而现在,朝廷设立了妖言罪、诽谤罪,弄得大臣和百姓不能尽情陈述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皇帝不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失。朝廷连个意见箱都不摆,这样怎么能够招揽到天下的贤能;怎么能聚揽民心,推动政府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呢!我宣布,应当废除这些堵老百姓嘴巴的条令!”

    刘恒废除诽谤、妖言令意味着解除了言论禁锢。这下子老百姓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再也不会有什么“妖言”“诽谤”的说法存在了,这些说法太伤老百姓那颗热忱的心了。刘恒广开言路,其实也表达了为人君的大度和自信。没有统治者不害怕老百姓随意对他胡说八道的,刘恒敢这么做,就是要告诉老百姓“我对你们有信心哦”。

    皇帝“抛媚眼”,士子能人们在民间立马就接了下来。朝廷里面一时间人才济济,意见信成天在朝廷的大堂里飞进飞出,快递公司一年中的旺季到来了。

    第三,刘恒听取他人的有用意见。

    单单广开言路是不够的。你光让大家伙儿“百家争鸣”,争鸣完了再把人家一网打尽,这完全是阴险的做法。刘恒则不同,他不仅“听”建议,还能够对好的建议“取”。此处就以刘恒接纳袁盎的几次进谏为例。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出身于强盗家庭,家世离奇。此人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后来经过他哥哥袁哙的推荐做了郎中。

    当年周勃做丞相的时候,每次上朝总是牛哄哄的样子,而刘恒则一直谦卑地对待他。每次周勃接受完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当道家统治中国简介 >当道家统治中国目录 > 重农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