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吴王刘濞的崛起
刘濞的能力和资本。

    醋意大发的诸侯王和中央政府对刘濞产生了浓厚的敌意,他们不能接受刘濞的与众不同,不能接受当他们都还深陷于贫穷、不安定的环境中时,刘濞的吴国已经脱贫致富,超越小康,从发展中国家晋升成一个发达国家了。

    财富这东西很是神奇,它可以极快地扩充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权的实力,尽管有时这种实力缺乏牢固的基础和稳定的来源。但实力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快感会极大地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使得这个人持续沉醉于自己的实力当中,开始狂妄自大。吴王刘濞就属于这种情况。

    有了钱有了权,刘濞就开始一天天地和中央政府作对。他常常以生病为由不按时朝见刘恒。而刘恒一方也被这种隐隐的挑衅之意所刺激,在发现刘濞其实是装病之后,每次吴国派来的使者都会受到中央政府严酷的审讯,甚至还会被扣押。

    吴国在中央政府那里的信用值已经接近破产。

    刘濞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我们可以猜测,他在文帝年间就已经有了谋反之意。

    好在刘恒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有一年刘濞派遣使者来中央见刘恒,刘恒就责问使者为什么刘濞成天跟中央政府作对,还装病欺骗中央政府。

    使者解释道:“吴王确实是没有生病,但是中央这边总是莫名其妙地扣押吴国的使者,吴王也不明白中央政府的意思,有些害怕,索性就不来朝见皇帝您了。俗话说‘察见渊中鱼不祥’,吴王一开始装病就被皇帝您发现了,就是因为您对他逼迫得紧,吴王才越发惶恐,成天躲着不敢见您。他害怕您杀他,狗急跳墙,就总是想些不是办法的办法来应对,最终出此下策。我劝皇帝您还是和吴王尽释前嫌,你们俩搞好关系,那就好极了。”

    刘恒听罢此语,本着维护兄弟情谊的想法,最终决定放刘濞一马。他不仅释放了先前扣留的吴国使臣,而且还送了刘濞一张小几,一把手杖。而刘濞可能也觉得此时造反一来时机不成熟,实力还没积攒够,二来也碍于兄弟的面子,他和刘恒是同辈,造反总是胜算不大,不像后来在景帝面前他是长辈,可以理直气壮。大约是基于这两点,刘濞最终也放弃了造反的想法,不再刻意和中央政府作对了,但同时却转而全力推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或许刘濞也并非真心归顺,同刘恒议和只是缓兵之计,抓紧时间增强实力、韬光养晦才应该是他的根本目的。

    刘濞一直善于笼络民心,从来不向老百姓收税,吴国政府凭借着煮盐和铸币的利润早已经富得流油,不收百姓的赋税反而还可以巩固统治基础,增强老百姓对刘濞的好感。除此之外,只要中央征发吴国的百姓服役,吴国政府就给百姓发补贴,摆明了是要让中央政府难堪,在老百姓面前显得好像吴国更为关心百姓。

    归根结底,中央政府之所以在这些事情上对吴国毫不干预,让吴国政府充分表现其仁慈和德政,主要就是因为中央政府没钱,而吴国政府钱财充盈。吴国政府不仅定期关心知识分子,资助他们的生活,逢年过节还给治下所有的百姓一人发一个大礼包。吴国政府富得高调,富得有品位,富得有目标。

    除此以外,刘濞长期收容逃犯和亡命徒,公然容纳罪犯们进行政治避难,而不向中央政府上交。这种蓄养亡命徒的行为,摆明了是在为日后的造反作准备。笼络知识分子的目的是让他们出谋,而施恩于亡命徒则是为了让他们出力。

    吴国政府经过刘濞四十年的经营,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和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实力,而这些实力,包括刘濞的自信心,它们之所以能够被培养起来,就是因为一个字——钱。

    吴国有钱,它有铜矿有海盐,因而有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财决定国力,经济决定国运。想想日后如果不是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当道家统治中国简介 >当道家统治中国目录 > 吴王刘濞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