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李广:飞将军的侧面
    飞将军李广固然是武艺超群,然而归根结底,他不过是一个英雄主义作风泛滥的人罢了。司马迁有意伪装了他,试图借此抨击汉武帝在用人上的失察。历史的真相是,李广不过是一个爱冒险、爱出风头的莽夫,他治军无方,败绩累累。

    唐人卢纶有一首《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讲的就是汉朝名将李广的故事。

    话说在武帝朝时,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威震匈奴,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有一次李广晚上外出射猎,看见草丛里有块石头,误以为是一只老虎,便射出一箭,箭镞恰入石头之中。等到第二天早晨李广去找那支箭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射中的居然是一块石头,后来开弓再射却怎么都射不进去了。

    这些故事姑妄听之,因为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认为,由于在此之前楚人养由基、熊渠子都有过射石头的故事,所以李广射石头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应该是民间为了表现李广的英勇而编造出来的。

    但李广有爱射老虎的怪癖却是真的,不论他在哪个郡当太守,只要听见有老虎,他就急忙跑过去。有一次在右北平郡射老虎的时候还被老虎咬伤,好在最后李广还是射死了那只老虎。

    李广确实是位名将,不过这位名将其实是一位英雄主义泛滥、武艺高强但没有军事才能的人,这种人也就是吓唬吓唬匈奴人,匈奴人对箭术高超的人都是很敬佩的。

    这里插嘴谈一下李广的英雄主义作风。司马光说:“(李广)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卷十七)这句话往明白了说,就是司马光认为李广治军不严明,手底下士兵随随便便的,都目无法纪,光是觉得自己会打仗就行。李广能混出名声,只不过因为他胆子大罢了,这种作风并不值得后人模仿。司马光这是在间接批判李广英雄主义的作风,除司马光外,历来批判李广这点的史家也不在少数。

    李广的主要事迹都发生在武帝朝,他一共参与了汉朝四次大规模的对匈作战:

    第一次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广在关市之战中全军覆没,自己被俘,后单身逃回;

    第二次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等六位将军跟着卫青出征,六将要么失败,要么无功,只有霍去病获得功勋;

    第三次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出征无赏;

    第四次出征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因为没有向导而迷路,最终因为失期而自杀。

    总的来看,李广并不是个出色的将领,只是他自己武功很好罢了。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为后人塑造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李广形象,这其实是史迁在有意借此与受武帝宠幸的卫青、霍去病之建功立业作对比,从而抨击武帝任人唯亲以至于埋没人才。所以民间所了解到的李广形象是经过司马迁美化、掩饰出来的。

    李广是陇西郡(郡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人,祖籍槐里县(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迁居到了成纪县(在今甘肃秦安北),其先祖是秦国名将李信。按照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说法,李信当年在秦灭燕国后活捉了太子丹,这应该是史迁的笔误。公元前226年王翦、李信率军征讨燕国,李信追杀太子丹,太子丹躲到了衍水(今辽宁鞍山西),后来燕王听信了代王赵嘉的意见,将太子丹斩首献给了秦国,太子丹并未被李信活捉。

    李广出身将门,箭术超群,文帝十四年匈奴突破萧关的时候,李广就曾经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由于马术精湛且箭术一流,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其人在战场上斩敌无数,出征归来就因功被升为中郎。当时李广的表弟李蔡也做着郎官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当道家统治中国简介 >当道家统治中国目录 > 李广:飞将军的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