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马家军探营
性地夺得1500米第三名和第五名并双双打破亚洲纪录,标志着中国女子中长跑开始跨入世界先进水平。马家军1992年的特色是不再满足于在国内大赛中继续保持优势,而把“马头”更多地转向世界田坛,最终迎来了1993年的全面胜利。

    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关这支劲旅的报道不能不多起来,究竟把这支队伍称呼为什么名堂才好呢?令人挠头。读者会问:最早将这支队伍称为“马家军”的人又是谁?按照中国人事体制说法,马俊仁本是辽宁省体委下属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学干部。这所学院相当于各省的体工大队,在这里生活着从球类到田径游泳诸多项目的省级专业运动员。

    平时主要是专项训练,每年参加各级赛事,间或参加校内的文化课学习。

    之所以不叫做体工队而称为学院,原因在于中国运动员退役后普遍面临着出路难题,分配时候如能获得一张中专或大专的文凭,也就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运动员家庭对子女干体育的忧虑问题。不这样给予优惠和便利,谁还会把自家的孩子送来干体育呢?这是中国体育界长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危机,过去我曾在两部反映中国体育问题的作品《强国梦》及《兵败汉城》中做过许多剖析,这里放下不议。而马俊仁所在的具体部门,在学院里仍称为田径队。当时的队长叫孙玉森。田径队应该是一个正科级或副处级的部门。马俊仁在田径队里执教一个十几号人的女子中长跑小组,内部人习惯上称为马俊仁组或称马导组,马导就是马指导的简称,对外也没有什么太正式的称号。如果一定要规范化地报道出来,这个队应该叫做“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队女子中长跑小组”,多达20多字。记者和群众都觉得叫着别扭。1992年以后,这支队伍显见得就要呈现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各类报道必须快捷便当,名称问题便日觉严重,选一个恰当的名字已是迫在眉睫。

    在全国大范围内最早也是最多地报道这支队伍的记者名叫邓学政,效力于《中国体育报》。邓学政在报社运动部当记者。这个部的工作是专门报道国、省两级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情况。部里把三四十个运动项目都分在人头上,有的专报排球,有的专报举重。田径当时在国际国内都是个弱项,影响不算大,分管的记者也不多,仅一两名而已。邓学政大学毕业来到报社后就被分到了这一摊儿上,人称小邓。这个小邓颇有一股子四川人的顽执劲头,干工作挺卖力气。辽宁马俊仁的小组形势发展较快,自然也就是邓学政关注较多的一项新闻宝地,时不时地要去沈阳或到高原训练基地深入调研一番,同马俊仁、孙玉森以及队员们渐渐地熟识起来。1992年以前小邓在稿子里对马俊仁小组使用什么样的名称,我没有核查,反正他一定会觉得很别扭也很不响亮。

    到了1993年一开春,第七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女子马拉松大赛先期在天津举行,其余项目均在秋季才能正式拉开战幕。谁也没有料到,马俊仁的队员在天津先声夺人,一举夺得女子马拉松比赛的全胜,在前六名当中除第五名以外,全部都是马俊仁的队员。王军霞披金,曲云霞挂银,张林丽夺铜,张丽荣得老四,吕欧打第六。领奖台上哗啦啦都成了马俊仁的女弟子。记者邓学政自然也很兴奋,深感一支队伍没一个响亮的名称真是憾事,就像一位憋了多日的好歌手要唱一首成名好歌而麦克风太不争气那样。

    一瞬间的灵感,“马家军”这个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名字从邓学政的笔下诞生了。就是打从这次赛事的报道之后,马家军的威名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体坛传播到社会,从中国传播到世界。由于这次比赛是在天津举办,天津的媒体报道亦多,乱纷纷当中可能也亮出过这个名词,所以到后来就派生了天津报界率先使用马家军一词之说。经过笔者调研查证,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独立调查启示录·马家军调查简介 >独立调查启示录·马家军调查目录 > 第一章 马家军探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