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回复民用:柳暗花明走向巅峰
反倒觉得薪资和效率二者的关系本应如此。他也意识到这种先高薪资以换取高效率的做法可能是冒险之举,就是说高薪资未必能换来高效率。

    松下幸之助认为,如果出现了高薪低效的情况,那就是管理或人的思想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这种方式的毛病。而松下公司在管理和人员素质上有着别人所不能比及的优长之处,所以,松下幸之助敢于作出这样的选择。以后的结果表明,高薪资、高效率颇为成功。

    在制定高薪资到高效率制度的同时,松下幸之助还推出了一系列有关福利待遇方面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有:(1)废止职员、工员的区别制。此前松下电器的员工有职员和工员两种,职员是主管干部和业务人员,工员则是一线的工人,二者名义上有区别,待遇上也有区别,而且工员又分数等,进厂者要从见习工人到三等工人、二等工人、一等工人,如此攀升上去。这种区别,封建的意味十分浓厚,和现代民主化制度颇不吻合,故予废止。(2)实行全体员工薪津制。一是全体员工按职务和效益获取工资,二是给予相应的津贴。(3)8小时工作制。此前如同别家公司自定工时一样,松下电器亦自定工时为每日9小时,这与国外的工时比较起来要长,故松下及时予以调整,改成每日8小时。如果说以上的制度比较现实的话,松下的另外一些改造和革新,就不仅仅是解决眼下的问题了。在这些方面,松下幸之助的眼光是超前的,着眼的是未来的发展。

    在1945年11月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松下幸之助强调专精分工;在1946年1月新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松下幸之助进一步强调此点:“经过专门化的各部门,可以只生产一种产品,但知识、技术、工艺、经营都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量也要达到世界总量的1%。松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企业由小到大的转变,从而跻身于世界最大企业之林。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想法,多少源于对美国企业的了解,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后10年、20年的发展了。专精分工,实质上是提高技术、工艺和生产规模,以形成集约化生产。与此相对,松下幸之助又在全公司推出“提高技术运动”,以生产“有灵魂的产品”。战前的松下电器产品,技术含量高,品质优秀,松下幸之助决心恢复,乃至超越战前的水平。为此,他号召全体员工都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同时,新成立“产品检查所”,自任所长,以监督产品质量。

    经过如上的革新改制以及迅速组织生产的快速反应,可以说松下电器已具备了战前的经营管理状态和生产营销能力,而且潜在能力更为强劲,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总不能一帆风顺。正当松下幸之助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地推进企业经营,力图贡献日本的时候,种种限制加在了他的身上,使他根本不能投入经营,几乎毁了松下的事业。

    1946年3月14日,盟军通过日本政府指定一批公司为限制性企业;同年6月3日,指定一批财阀,并予以分散财产的惩罚;7月起,分批指定一些工厂向战争受害国赔偿;8月11日,停止支付战争期间军方所购用军需品的补偿费;11月21日,指定一批政界、财经界人物不能再担任公职;12月7日,指定一批企业做特别处理。

    非常不巧的是,盟军和政府的所有这些限制,几乎均和松下幸之助有关。首先是被指定为财阀,接着是指定赔偿工厂、解除公职、整理股份、指定限制公司、指定特别处理公司,最后是集中排除法。

    财阀的认定,主要以资产和家族历史为依据。松下电器在战时有关系公司67家,其中30多家都有松下幸之助自己的投资,而且有不少生产军需品的工厂。盟军把他和三井、三菱、住友等比较,列于同等,以此认定松下幸之助为财阀,并列为财阀家族,限制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松下幸之助全传简介 >松下幸之助全传目录 > 第九章 回复民用:柳暗花明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