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任正非是何许人
两侧的山沟里,绵延400多公里。1970年011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新的成员,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任正非以他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段经历也为任正非以后创立华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队给予了任正非很多,可以说,任正非的性格特征与这段军旅生涯密切相关。在部队里,任正非养成了宠辱不惊的心态。他在部队时努力工作,有很多技术创新和发明,只是因为父亲的“政治原因”,使得他多年与应的表彰无缘,也不被批准入党。即使是他所领导的战士们每年都大批立功受奖,他这个领导者也从未受到过嘉奖。对此,任正非说,“我习惯了不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客观地说,任正非也并非一次奖励也没得过,那就是安慰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任正非也非常注重政治学习,他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熟读多遍,而研读最深的还是“文革”时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
在华为,任正非雷厉风行的作风,说话直来直去,脾气暴躁、不留情面;华为的军事作风和唱军歌的传统,无不打着军队的烙印。
而立之年的奋发
改革开放后,在新政策的呼唤下,饱受饥饿和贫穷的中国人开始想尽快“填饱肚子”,赶快发家致富。于是,告别贫穷、走向富强,成为那时全中国人的夙愿。
改革开放“春雷轰隆一响”,整个中国沸腾了。政策给予每个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人人都行动起来了。
20世纪80年代是“下海”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人纷纷“下海”,抓紧在“第一时间”捞到“一条大鱼”;80年代是淘金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人都争取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淘到“第一桶黄金”。80年代是“冒险”的时代,是“冒险家的乐园”。
“下海”的“下海”,“淘金”的“淘金”,远离贫穷,赶快发家致富成为最大的动力。许多人胆子大,敢去做,抓到了“大鱼”,淘到了“黄金”,钱袋鼓起来了;更有很多人“葬身大海”、“赔兵又折将”。
这就是80年代,“财富至上”的80年代!整个社会的空气中都飘着一股“海鲜”的味道,“知识无用”,只有赚大钱才是根本。在这样的氛围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自然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的事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任正非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合乎时代需要,“标兵”、“功臣”……奖励雪片似的向他飞来,但是他还是热不起来,许多奖品都是别人代领回来的,又分给了大家。
家庭的熏陶,对知识的渴望,让任正非不为所动,孤独地追求着他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梦。他向往贝尔实验室的卓越,钦佩爱因斯坦的智慧,羡慕IBM公司的先进……“I hAVE A DREAM”,他孤独地奋斗而且执着地追求着。
靠激情维持的岁月是不能长久的。随着时光无情地流逝,“文革”那段历史被送进了“博物馆”。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思想开始解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改革开放“春雷轰隆响”,“文革”一去不复返了。随后拨乱反正,纠正假错案,中国发展进入了新轨道。
此时,任正非刚过而立之年。三十岁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许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三十多岁时开始成功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他逐渐开始在一系列活动中崭露头角。在新时期,他意气风发,积极准备做出一番成绩。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始料未及。“文革”中,任正非与立功受奖的机会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