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稚嫩华为,破土而出
而华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不稳,人心不稳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没保障。虽然说员工工资不低,但只能拿到一半,而且这一半还不知道哪一天发下来。华为那时候是发了这个月的工资,下个月的工资还不知道在哪里。很多员工私下议论最多的是公司哪一天破产,账上的那一半的工资能否拿到。一到华为公司发年终奖的时候,就有好多人辞职,在财务部门口排长队领账上的工资。华为尽管没钱,但也绝不拖欠辞职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当时大家私下里问过几个辞职的员工,他们说拿到的钱比他们想象的还多。这一点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是户口问题。华为当时是民营小企业,不受政府重视,深圳户口名额很少。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员有深圳户口,大部分员工都要每年回内地去办暂住证。那时候深圳查得又很严,经常有保安半夜敲门来查证件,没有证件的会被抓到东莞的樟木头工地上去干苦力。经常会有华为人被抓进去,包括后来成为华为副总裁的毛生江也被抓过。那时负责人事工作的是曾信富老师,他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去派出所“捞”人。如果有哪位员工没来上班,大家就会说,可能是被抓去扛木头了(对东莞樟木头这一地名的联想)。

    再次是安全问题。华为员工所租的房子大多是民房,治安条件差,晚上加个班摸回去,有人就发现屋子里的空调窗机被拔走了!还经常发生华为人在熟睡时,屋里的财物被小偷摸了个遍。一些人以为已经被偷过了,就没有搬家,结果过了两个月又被小偷清了次场。

    能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坚持住,甚至对很多艰苦都视而不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应该是这样的,当时的人都像着了迷,除了工作,除了把产品开发出来,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正是华为公司创造的让大家能安心做事业、做技术的环境,正是华为公司选择的富有挑战性和深远意义的事业,迷住了一批又一批人。

    是啊,一批又一批人为CC08忘我地工作着,但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又有点泄气。CC08 2000门交换机就像一个十月怀胎的孩子,明明能看到他在不断长大,可就是迟迟生出不来。任正非更是急得心焦火燎。

    华为的销售人员在数字交换机还没开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为第一个交换机找好了开局的地方——浙江义乌。原计划1993年5月或6月出去开局的,却因产品出不来一拖再拖。一向不拘小节的任正非好像一下老了十岁。项目经理毛生江每天看到当时任软件经理的刘平都要嘟囔一句,“再不出去开局,老板要杀了我。”

    1993年10月后,项目组人员在公司实在待不住了,尽管还没有完全测试完成,就将第一台CC08 2000门的交换机搬到浙江义乌开局了。但第一台交换机非常不稳定,呼损大、断线、死机,经常发生老打不通电话,或者电话打到一半突然中断,或者干脆就断线等现象,什么问题都出过。开发组的大部分人员带着开发工具都跟着去,等于是把开发的战场放到了义乌电信局。义乌开局,华为公司上下都很重视。总工郑宝用亲临现场指挥;任正非也不远千里来到义乌多次看望,与开局的华为工程师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给弟兄们以极大的鼓舞。

    不过,有句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研发本来就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不可能跨越式发展。项目组不等产品成熟就着急上马,注定是要经历一番挫折的。在义乌,各方面的条件根本比不上在华为公司研发部这么好,交换机只有一台,又要测试,又要调试,时间特别紧张,只好24小时两班倒。1993年冬天,义乌天气很冷,凌晨时气温不到零度,而机房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许多工程师就穿两层袜子,身着两件夹克。有时候烧开水的电水壶坏了,大伙儿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任正非正传简介 >任正非正传目录 > 第二章 稚嫩华为,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