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神秘背后的至情至性
,他们不会跟孩子计较什么。母亲经常打电话跟他唠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非非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非非,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这唠叨的背后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在母亲临死之前,还把一笔钱交给妹妹,说是等着给儿子急用。

    由于没有尽到儿女的孝道,对父母的离去,任正非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华为有了规模发展后,管理转换的压力十分巨大,我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而且连自己也照顾不了,我的身体也是那一段时间累垮的。我父母这时才转去昆明我妹妹处定居。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r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牺牲了自己的健康。

    “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爸爸妈妈,千声万声呼唤你们,千声万声唤不回。”

    人世间最深的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去,任正非经历了双亲的逝去,痛苦万分,他一把泪水一把辛酸写下了《我的父亲母亲》,以祭奠双亲。

    任正非的父母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对此,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父母的不自私促使任正非忘我地工作,父母的谨小慎微使任正非也处处谨慎,父母对知识的渴求使任正非坚定知识就是力量的信仰,父母对事业的忠诚让任正非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在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心目中,立功、立言、立德是他们的最大追求;血脉相承和名垂青史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因此,作家书以告子弟。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别出心裁。他把毛岸英、毛岸青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毛岸英回国后,又把他送到农村下地劳动,他甚至还给自己两个女儿改姓李。他教育孩子们要踏踏实实、自力更生、不断进步。

    作为毛泽东的“学生”,任正非的家教与毛泽东极为相似。

    由于华为的工作千头万绪,任正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在儿子任平很小的时候,就让郑宝用来当任平的老师。多年之后,郑宝用对那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任平非常调皮,经常在外边闯祸。因此,除了正面说服教育之外,郑宝用甚至可以动用皮带“说话”。

    周围大部分人都或明或暗地宠着他,为了任平的前途,1994年任正非把他送到中国科技大学,与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一起读书。

    为什么选择科大而不是北大、清华,或者培养了包括郑宝用、李一男在内大批华为高层的华中理工大学呢?这个谜底在1997年任正非会见来访的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的时候被揭开了。在谈到中国大学的教育问题时,任正非拿科大与华中理工做了一个比较。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大学里的学生都普遍缺乏“悬梁刺股”的吃苦精神。而只有在科大,不仅晚上各个教室灯火通明,还能够经常看到占不到座位的学生在路灯下读书的情景。由此他感叹道:“中国之大,只有科大能够容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任平到合肥读书之后,任正非也没有忽略对他的教育。任正非每年几乎都会在走访合肥办事处的间隙来和老师交流,了解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要求所有老师严格要求任平。1997年,任正非了解到任平经常借用华为合肥办事处的车辆,他当即给时任市场部副总裁的徐直军以及合肥办事处主任刘京青打电话。他还给人力资源部写批示:“合肥办主任某某,如果你以后再把办事处的车借给任平,我就处分你,你在合肥不能给他任何好处。”

    此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任正非正传简介 >任正非正传目录 > 第八章 神秘背后的至情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