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到家了!赤安县吴起镇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一意义的时刻,中央红军历时一年多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赤安县的吴起镇胜利落脚了!起镇胜利落脚了!
那天上午9点多,我正在头道川里放牛。过来3个人,赶着两头牛,牛脖子上吊着铃铛,的啷的啷响个不停。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那种牛,毛特别长,黑颜色(牦牛)。那几个人看见我,就走过来对我说:“老乡,我们是中央红军。”我听不懂他们的话,就说“解不下”。他们听成“害怕”,又对我说:“老乡,别害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随后就是大队人马,一队接着一队,整整过了一天,还没过完。晚上,听大人们说,那是中央红军上来了。
板桥诗有“天明始觉满身霜”句,忆1935年冬初到吴起镇,宿麦地甚暖,天明见霜满衾,追赋。
10月18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铁边城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根据当时形势和部队请况,讨论了进入陕西后的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扩大红军、解决粮食和衣物供给等问题,还决定在保安县暂停,如敌情许可,拟将部队放在吴起镇、靖边,派负责人到苏区去。过去敌人对红军是追击,现在变为“围剿”,一定要打破这一“围剿”。
1935年10月19日,历尽艰辛的中央红军,终于抵达了陕甘根据地的赤安县吴起镇。
宗世喜老人那年18岁,是白沟洼的村主席。他回忆说:
队伍中还有背着小孩的妇女,有的还担着锅灶。红军一个个又黑又瘦,饿得不成样子,看了真叫人心疼。中央红军都是南方人,爱吃狗肉。我家那时喂一条大白狗,肥得很。那时野物多,又刚打过仗,狗吃死人肉,吃得很肥。有3个红军,四川口音,要买我家的狗。第一天,我们没给卖,第二天又来了,我们就卖了,红军给了一块银元。其实,一条狗根本不值一块银元。那时候钱缺,一块银元能买好多东西。我们一直舍不得花,这枚银元就一直保存到现在。
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上看到仄斜的窑屋,和荒凉的收割后的庄稼地,没有看到人。但是,他们的眼睛却亮堂起来,看见了墙壁上“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刘志丹”等标语,让他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忽然又见到一孔窑洞门口悬挂着“赤安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的木牌,仿佛一道闪电,使疲惫不堪、破衣烂衫的红军战士顷刻明白:真的到“家”了!经历九死一生,艰难坎坷的长途征战,现在总算找到自己的家了,战士们热泪盈眶,忘情地大声欢呼起来。
北阵地。
刘景瑞和刘景权感到中央红军的抵达,必将使革命势力进一步强大,让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发生重大变化,于是,俩人边走边商量,立即派了村干部去找大队长宗维乾和赤卫军负责人,召集大家开了个支委会,分头到六区辖管的村庄,宣传和动员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给中央红军送粮草、组织担架队。有一个叫“跑烂鞋”的赤卫队员,平时工作热情很高,主动到各村宣传动员群众,他说:“中央红军来了,我这个跑烂鞋哪怕一天跑烂两双鞋也心甘情愿。”果真,他连夜跑遍了各村的所有家户。
雷义老人当年只有14岁,还是个放牛娃。他回忆说:
下午在距离吴起镇约二十里的一些村庄宿营。傍晚,刚吃过晚饭,司令部命令各纵队都进驻吴起镇及附近村落。大家听到这个命令,莫不十分高兴,因为就要回到红区了。很多人忘记了几天行军的疲劳,像小孩一样,连跳带跑,直往吴起镇跑去。但是当我们进入吴起镇时,群众误以为是匪军又来骚扰。仓惶逃避一空。我们在街上与窑洞内外,到处发现“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刘志丹”的标语,确定这已是陕北红区的地方了。大家兴奋地不约而同地说:“我们真的回到自己家了!”于是四出去找群众,半天找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