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中的红军大学
算得了什么呢?
……平时,我们吃的是带糠皮的小米饭(因碾米工具落后),菜是土豆、干豆角和白菜。饭中还夹着谷粒、沙粒,有时吃硝盐……我们在“红大”学习期间,起码来说,能按时吃饱肚子。这“吃饱肚子”在当时是很高的生活标准了,很令人神往。
确实,红军大学的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大多窑洞没有门,就用石头在洞口垒成墙和门洞,找些破木头做成门框,用茅草编成门帘,以挡风御寒。考虑到飘雪季节的过冬问题,学员们学着当地老乡的做法,在石窑洞里盘了土炕,或者在烟道处垒起敞口土炉子。
每个周日,学员们就会带上绳子、斧头,去附近的山沟里打柴,背回来烧火取暖,其艰苦和寒凉可想而知。红军大学的艰苦和学员自己动手改造校舍的行动,感染了当地群众,特意给红军大学一科送来一面锦旗,写着“劳动者可以创造世界。”
红军大学开课的当天,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徐特立前往一科视察,参观了教室和宿舍,勉励大家安心学习,以便迎接和促进抗日革命的高潮。毛泽东讲了当前的形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政策,勉励学员安心学习,“你们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却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呀。”还风趣地说:“你们好像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晴天时,学员在草滩上的两棵大树底下,坐成一圈听课,石头是凳子,膝盖是桌子;下雨下雪天,就在窑洞的教室里学习。
课任教员都是中央领导或其他专家同志,学员每天听两三个小时课外,其余时间都是自己学习、讨论、研究。讲义有白纸、黄纸,还有红纸、绿纸,又印得不清楚,看起来很费劲。那些讲义的纸张是用敌人飞机撒下的传单翻过来刻印的,也有些粗麻纸。除了讲义,党中央机关有个小图书馆,学员每人每次只准借一本。学员们知道毛主席有一本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就借来刻印,每组发一本供大家阅读。中央领导了解到学员学习上很吃苦,多次要求学员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身体弄垮。规定星期天一定要过假日,而且不准留在窑洞里,要到野外去娱乐。因为大家都深切地感到过去中国革命经过十多年的斗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者,但结果还是失败或濒于失败。如何把过去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如何去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许多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所以大家的学习情绪很高,刻苦学习,埋头钻研,珍惜每分每秒的宝贵光阴。①
每天晚上,学员们围着蜡烛光坐在石凳上,或者围着石桌,认真看讲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大家就会反复讨论,直到把配给的蜡烛燃尽(一枝蜡烛规定点三个晚上),才无可奈何地去休息。后来,没有蜡烛了,就改用胡麻油灯,没有灯芯,就捻个纸捻来代替。
红军大学所授的主要科目是:
毛泽东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辩证唯物主义;凯丰和吴亮平讲:政治经济学;秦邦宪讲:哲学;杨尚昆讲:各国论(主要是英、美、法、德、日、意);李维汉讲:党的建设;李德(苏联顾问)讲:兵团战术;时事和党的政策,临时由毛泽东或周恩来作报告。林彪讲了一次战役学。
虽然条件艰苦,学员们很乐观。彭加伦教唱当时很流行的《大路歌》、等歌曲。每天早晨,志丹城里就会听到红大学员嘹亮的歌声在小城上空飘荡。
除了文化娱乐外,学员自己动手修了篮球场。美国记者斯诺、医生马海德到“红大”访问时,喜欢和学员们打网球。在红军大学里,这些指挥过师、甚至军团的学员们,久经杀场,但年龄都不大,大多数只有二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