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照片
毛泽东建议斯诺和海德姆先到西部前线看看,返回志丹后,再谈个人生平。此次西行,由刚刚来到志丹城的黄华当翻译,李长林和胡金魁负责安全并陪同前往。黄华来陕北苏区时,向斯诺夫人尼姆借的钱还剩下15块大洋,装在裤兜里,丁零当啷地响,很累赘,就交给了林伯渠。林伯渠高兴地说:“谢谢,这是苏区金库的第一笔个人捐款。”
8月1日上午,工作人员送来了两套崭新的红军服装,两支自卫用的手枪,还牵来了两匹马。斯诺和海德姆兴奋地穿上了红军服,高兴地又说又笑。
斯诺问黄华:“看看,我像不像真正的红军?”
大家说:“像,太像了!”
斯诺举起右手,伸出两个指头,给大家敬了一个军礼。
顿时,在场的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收拾妥当之后,斯诺和海德姆去毛泽东的住处告别。毛泽东正在窑洞门口若有所思地吸烟。上午的太阳照过来,身材高大、精神奕奕的毛泽东显得容光焕发、格外英武,斯诺以特有的新闻敏感,举起胸前的照相机,对准毛泽东,说:“主席,我给你照几张像吧!”
毛泽东抬头,笑了,用手理理长发,站稳了姿势。斯诺对好焦距,摁了快门,给毛泽东照了一张相。
斯诺发现毛泽东没有戴军帽,就说:“你戴上军帽,会更有神采的。”
毛泽东说:“我的军帽,很久都不戴了,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斯诺说:“国民党说你是红头发、绿眼睛、长牙齿的魔鬼。你戴上红军帽,才好说明你是英俊的红军领袖。”
旁边的警卫员李长久兴奋起来,赶忙摘下自己的帽子,递给毛泽东,帽子太小,戴不上。毛泽东又戴了其他人的帽子,还是小。斯诺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来递过去,毛泽东戴上还合适。就此,以红石窑洞为背景,斯诺为毛泽东照下了一张英俊而睿智的照片。这张照片,也是毛泽东在陕北时期最为满意的一张照片,长期以来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斯诺和海德姆访问了吴起镇,参观了在土窑洞里开办的兵工厂、被服厂、鞋袜厂、制药厂和纺织学校。工厂里的车床、缝纫机、发电机等许多设备都是从长征带过来的。厂里的大多数工人来自上海、北平、广州、天津,都是技术过硬的技师,这让斯诺大为惊叹: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之后,斯诺和海德姆来到了豫旺堡前线,见到了西路军司令彭德怀、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治委员聂荣臻和政治部主任朱瑞。前方指挥部组织了几千名红军,为斯诺和海德姆举行了欢迎大会,红一军团第四师的代表宣读了给美国朋友的热情洋溢的慰问信,红一军团的战士表演了队列、刺杀、射击、马术劈刀。斯诺见识到了正真的红军,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在前线的日子里,斯诺和海德姆深入到战士和群众中采访,还遇到了陈赓、徐海东,一一进行了访谈。海德姆为了方便接近回民,给自己起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名字——马海德。马姓是回民中常有的姓氏,海德则保留了自己美国的姓氏。
1936年9月底,斯诺从前线回到了志丹。
毛泽东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用好几个不眠之夜,给斯诺讲述了自己的家族和少年求学,讲了江西红色根据地,讲了红军长征。不仅斯诺听得兴味盎然,贺子珍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谈话。
完成了对毛泽东的采访,斯诺又对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和红军将领进行采访。每天,他都能结识新的朋友,听到新的故事。在斯诺住处不远的地方,驻着一个新兵教导团,要么操练步伐,要么打球唱歌,有时候还演戏。每天晚上,住在营房或半山上的战士就朝山脚下唱歌,夜色中的志丹城回荡着嘹亮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志丹的旧居的歌声。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