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同志亲如手足
    在清苦的日子里,战友之间和同志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声问候,一次吃饭时的挽留,一把山野里挖回的苦菜,都能让人与人之间温暖。如果馈赠一颗西瓜,必然会使人久久难忘。

    童小鹏曾在家乡新桥省立师范学校就读,当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打土豪、分天地,革命运动掀起高潮,16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曾长时间在红一军团保卫局当秘书。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他被军团政治部选派到红军大学一科学习。编人红军大学一科的都是师以上干部,童小鹏身上没有伤疤,也没有职务,却被编入一科,这是缘于他有文化,经受过长征的考验,得到了组织上的特殊照顾和信任。后来,他被调到军委二局从事情报研究工作。在志丹时期,由于窑屋缺少,军委二局住在城北4里路的东沙道子村,童小鹏一边工作,一边跑到红军大学听课。每天来来回回走过志丹城。过去的志丹城里没有什么商铺,中央机关进驻后多了几家卖馍卖枣的店铺,而且每天中午的时候街上都是卖杏的农民,坐在一堆一堆的杏子旁,等待买主光临。童小鹏每天走过街道,饿了就买些杏吃,或是看着别人买杏吃。为此,他还写几首打油诗,其中一首很风趣也很真实:

    来回日当午,汗滴脚下土。

    肚中正饥饿,进餐无雇主。

    为得去学习,不得不吃苦。

    红军大学三科在顺宁开运动会,红军大学一科的同学骑马都去了。比赛有刺枪、唱歌、游戏、跳高、跳远,还有骑兵表演。童小鹏在这次运动会上认识了16岁的王林水,就怜惜这个小同志,把自己的一双袜子给寄过去了。

    没几天,童小鹏被调到军委机要科当秘书,不停的译发电报、抄写文件。

    中秋节前,前方缴获了敌人的一些物资,还有几包月饼,派骡马送回了红都志丹。月饼大多数给了红军医院,后勤处给中央领导每人配送了几个月饼,邓颖超舍不得吃,想到甘苦与共的小同志,就用纸包了月饼,一个送给了“弟弟”叶子龙,一个送给了“妹妹”童小鹏。

    志丹处在茂密的林区,潮气大,霜雪来得早,寒冷异常。因为物质匮乏,好多的同志放哨没有棉衣穿,童小鹏也经常在夜里被冷醒来,恰好过去的战友从前线给他寄来了虎皮褥子,才使童小鹏在长夜里获得了温暖。

    天气越来越冷。童小鹏拿着写“长征记”的五块五毛钱稿费,买了些喜欢的食物和同志们吃了,高兴地闹了一番,没想到病了,高烧不退。去外交部对面的红军卫生所看病,卫生所十分简陋,几乎没有药品,医生也生气地开不出处方。童小鹏懊恼之下只得去住院。骑着马昏头昏脑地沿周河向南走了二十几里路,才到了驻扎在土堆河村的红军医院。由管理员分配,童小鹏住在一个不知号头的小石洞内。洞内住四人,其中有久闻其名的郭滴人。童小鹏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没有一丈长和宽的小洞洞住了这几个病人,真的是相当难过。……(我)与郭滴人对面,真好笑,两人固然是通病相怜,时时问及病况,但有时四只病得黄瘦的眼睛睁着对看,一句话也不说。”

    童小鹏在住院的10天时间里,有的同志给他捎来了面、糖,梨子。还有人给他拿来了鸡、鸡蛋。邓颖超特意托人带给他一包大米、八个馍、一个酱菜。还有很多同志因为买不到东西,只能给他写信慰问。其他住院的同志也和他一样,总是收到同志们捎来的慰问品和信件,他们相互共享这些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童小鹏出院后回到了志丹县城,边工作,边修养。可是仅仅相隔了20天,曾在一孔小窑洞里住院的郭滴人,却因肺炎和痢疾去世了。英年29岁。

    郭滴人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将郭尚宾改名“滴人”,立志“点点滴滴为人民”。跟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先任陕北省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简介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目录 > 同志亲如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