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进驻延安
了促成西安事变的各种因素。要求蒋介石“不打折扣”地兑现自己的诺言,希望“能一洗国民党十年反动政策的污垢,彻底地改变他的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基本错误,而立即走上联合各党各派一致抗日的战线”。

    毛泽东在长期的武装革命实践中,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想,在志丹定都时期,撰写了他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西安事变前完成了前五章的写作,即第一章:如何研究战争;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第三章: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第四章:“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第五章:战略防御。原计划写作七章,所剩余的战略进攻、政治工作及其他问题,因“西安事变”发生而没有时间再写。毛泽东在写作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曾以其内容为教材,多次给红军大学讲课。1937年5月首次以油印本印行。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对十年内战经验的总结,是当时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大争论的结果。这部著作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战争绝对领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着重批判了1931年至1934年党内在革命战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为抗日战争战略问题的提出作了理论准备。本书根据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诸条件,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规律和特点,并由此规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红军战争的指导路线,规定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书中讲述的关于人民战争的路线、战术的原则。主要是:要掌握“围剿”和反“围剿”长期反复的规律;要采取积极防御的战争方针;要在一定条件下为着进攻所必须采取的退却和诱敌深入;要实行集中兵力这个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法,把运动战作为红军的主要作战形式;要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把歼灭战作为红军作战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军事理论上的历史地位,系统地创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整套战略理论,对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以此为基础,影响和形成了当代中国的军事文化思想。

    1937年1月9日晚,毛泽东电告周恩来、博古、彭德怀、任弼时等同志,告知1月10日动身离保安进驻延安。

    1月10日,毛泽东、朱德、张国焘等领导人带着中央机关从志丹山城动身了。满街都是托运物品的骡马,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都背负上了行李,在军号声中有秩序地列队走出了南门。闻讯而来的老百姓站在南门外的大路边,有的用瓷盆端来煮熟的鸡蛋,热情地往他们衣兜里塞;有的拿来自己手工编织的羊毛袜子,让小红军带上;有的背着装满荞麦窝窝的布口袋,送给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路上的干粮。有人干脆在大路边架起大锅,温热了米酒,让这些远行的人喝一碗,暖暖身子好上路。此情此景,感动了好多中央机关的干部,他们眼含热泪,频频挥手依依惜别。再见了红都!再见了亲人们!

    面对欢送的人群,毛泽东深情地说:志丹山好、水好,人更好啊。朱德说:山保安、保平安。随之,队伍由保安的前桥儿进沟,翻山行进在白雪皑皑的梁峁上。

    志丹山城变得空空荡荡。领袖们走了,机关工作人员走了,每天高昂的歌声也被他们带走了,这片热土却永远记住了曾经难忘的岁月。

    傍晚时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到达志丹县侯市乡寺儿台村歇脚宿营。

    杨金桂老人回忆说:“那天,人好多好多,满沟满洼的都是队伍。村里住不下这么多的人,数九寒天的,就在大路上、山坡间烧起一堆一堆的篝火,战士围着取暖,天地一片彤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简介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目录 > 进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