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孙中山“纪念周”,蒋介石要李明瑞速来南京
    1929年秋天,也是蒋介石自鸣得意的时期。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已逃居香港,两广归依中央;冯玉祥、阎锡山争相求媚于蒋,西北军被分化;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指挥,东北军易帜归顺,真可谓万事如意。蒋介石认为在如此有利的形势下,是他彻底贯彻“削藩策”的大好时机。

    在满眼秋色里,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从避暑的庐山飞抵南京,参加国民党中央为中山陵落成后为世人瞻仰的第一个隆重的纪念周——这是他生平最为百感交集也最为振奋而又无比荣耀的一天。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当时革命正处于艰苦奋斗的阶段,国民党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由于条件所限,孙中山的遗体暂置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塔中,没有安葬。为了以实际行动悼念孙中山,实现他手定的三大政策,完成北伐大业,国民党中央曾作出决定,每星期一的早晨,各级党部要做总理纪念周,恭读遗嘱,检查工作,以求改进,曾起到一定好的作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践踏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但却把纪念周的形式沿袭下来,不过内容完全篡改了。除了照旧要对孙中山像敬礼,背诵遗嘱外,把检讨缺点变成了对“乱臣逆子”的训话。凡是蒋介石认为有碍于他的独裁统治的人和事,他都要拿到纪念周上去训斥一通。继而,他又把做纪念周的形式,推广到一切会议上去。无论开什么会,都要先向孙中山像施礼,背诵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然后才开会。如果有谁不搞这一套,就会被认为对孙中山的不忠诚。于是,在首都南京,“三多”泛滥成灾,即:纪念多、演说多、会议多。事无巨细,只要能够把蒋介石与孙中 山扯上关系的事,统统要纪念。

    在国民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已决定将孙中山的遗体运回南京安葬。这完全是合乎情理的。而蒋介石为了将 自己树为国民党最高领袖,这时是他最需要借助孙中山的威望的时候,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南京政府为修中山陵拨专款五十万元,而实际费用已花了一千万元之巨。中山陵的建造,国民党当局确实煞费苦心,从陵地的选择到工程设计,都做了精心安排。陵墓坐落在紫金山之阳,依山傍湖,气势雄伟,工程浩大。奉安大殿的设计更是庄重威严,巍峨壮观。大殿有三门:正门首镌刻“民生”二字;左门刻“民族”;右门刻“民权”;标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陵区周围原来就是一片秀丽优美的风景区,在造陵时又着力修葺美化,就更加显得气象非凡。

    孙中山的遗体安葬日,先决定在1929年1月1日,但由于蒋介石硬要拼凑召开国民党“三全”大会而误期;遂又改定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四周年时 举行,但又因蒋桂争战,一再延误;5月间蒋介石打败了桂系,遂又决定6月1日为安葬日。

    5月10日,由南京开出迎接专列,21日才到达北平。北平的移灵仪式隆重而浩繁地搞了4天,不仅出动了陆军、骑兵、空军,而且几乎倾北平全 城之众参加祭灵、送灵仪式。 25日午夜,灵柩在三十多万人的护送下,从香山抬往前门车站,步行近15个小时,两次鸣礼炮101响。到5月26日下午3时15分才将灵柩运上专列,4时35分专列在全市工厂的汽笛声及礼炮声中徐徐开动。从北平到南京,沿途各站,都要举行盛大的接送仪式。车到安徽蚌埠,蒋介石夫妇乘专车到此恭迎。然后,蒋介石的专车为先导,开往浦口。5月28日上午10时,灵车抵浦口,国民党中央出动陆海空三军,南京政府的大小官员及市民,倾城而出,在奉安总干事孔祥熙的指挥下,将灵柩移过长江,送至中央党部大厅。然后,又是3天公祭,蒋介石亲自守灵。

    6月1日是安葬之日,奉安大典从午夜2时即开始。先在中央党部举行起棺仪式,然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简介 >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目录 > 孙中山“纪念周”,蒋介石要李明瑞速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