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起义人物——林伯渠:曾携捉蒋密令
    3月下旬,武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鉴于蒋介石一天天走向反动,曾拟了一个俟机逮捕蒋介石的计划,想交给程潜执行。参加会议的第六军党代表林伯渠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张国焘:“连日少数要人集议的结果,决定责成二、六两军控制南京地区,不使蒋氏在南京另建中心的阴谋得逞。”

    张国焘不无担心:“蒋介石性情乖戾,不会束手就擒的。”

    “他如违抗,江右军总指挥便可根据国民政府的密令,将他逮捕起来。”

    “谁想出这个主意?”

    “最初好像是鲍罗廷提出,大家都一致同意的。”

    3月25日,程潜来电报告江右军已经占领南京,26日早6时,林伯渠便携密令从汉口赶往南京。因事关重大,行前他还同各位老友又商谈一遍。国民党左派要人邓演达、顾孟余,张发奎亦赶到林的寓所送行。

    林伯渠这次赴宁,公开的名义是代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慰问前线将士。同行的还有多名随员。郭沫若本来也是慰劳代表之一,因有事羁留南昌,未能同行。林伯渠对蒋的倒行逆施早已义愤填膺,此次肩负捉蒋重任,心情自然是兴奋中夹带着紧张。密令是由武汉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亲笔写在绸料上,又由林伯渠将其缝在衣缝内。那一天,他刚过了41岁生日。他那时的形象已经跟后来差不多了:一副眼镜,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向后面,上唇蓄着短须。坐在船上,闲来无事,林伯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捉蒋的场面,甚至公审、押赴刑场。

    他哪里知道,从他出发之日起,捉蒋已成泡影:

    原来,就在武汉决定逮捕蒋介石的那几天,蒋介石派人到汉口,叫同样受到武汉政府谴责的陈果夫赶快离开汉口,并嘱他在离开之前,与谭延闿接洽一次。

    陈果夫与谭延闿联系后,直到晚上1点多钟才见上面。谭延闿要陈果夫给蒋带口信,说:“我的见解不及蒋先生,我初以为此间情况不严重,到此一看,才知严重性远出我想像之外。现在我己不能和你一样的自由了,要想离去亦不可能。但将来必回南京随蒋先生,并且今后一定必能听蒋先生的话,请告蒋先生,不久必可在南京会面。”说时,几至泪下。

    当晚,陈果夫向谭延闿告别,于2时许下船。他离开汉口时,蒋介石尚在安庆,很可能在蒋还未去南京之前,他就将谭说的这一席话电告了蒋介石,因而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第二日,3月25日,蒋介石已经由芜湖乘舰驶抵南京江面,并于次日驶向上海。

    就是说,在林伯渠离开武汉时,蒋已去了上海。另一个情况是,在林离开武汉时,蒋介石已电召程潜至沪,委任程为南京卫戍司令,并将帝国主义和上海买办资产阶级给他的2000万元反共经费调拨一部分给程潜。程潜通过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及与李济深、黄绍竑、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接触中,得知蒋介石等人将要“清党”,同武汉决裂。他当时虽然不完全赞成蒋介石、吴稚晖等人的主张,但主张“调和”,表示愿赴武汉劝和。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他逮捕蒋介石,不论从哪一方面讲,都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林伯渠对此一无所知。当他满怀希望赶往南京时,等待他的自然不是好运。

    3月30日薄暮时分,林伯渠走下码头。他住下后得知程潜、白崇禧、何应钦正好刚刚从沪归来,便连夜登门,将“密令”从衣缝里取出,当面交给程潜。程潜当即展开绸料,只见赫然几字跳入眼帘:蒋介石不日自安庆乘军舰东下、到达南京之日,请即将其扣押云云。

    程潜持着密令的手在微微颤抖,两只眼睛凝视不动,半晌不语,面壁沉思。一会儿,程潜突然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林伯渠倾诉起来。尽管数落的都是蒋介石的逆行,但对密令所言之事只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简介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目录 > 起义人物——林伯渠:曾携捉蒋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