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走哪条路似不重要
从8月1日到8月3日的这3天内,武汉的反动势力最为惊恐,枪声在南昌一响,他们就大批逮捕共产党员,破坏共产党机关,取缔自由罢工,警告人力车夫;并发出各种“进剿”、“缉拿”的电令,但在军事上却难有作为。

    首先是汪精卫没有兵权。拥兵自重的是唐生智。但唐生智只想抽调湘鄂边界的驻军,协同其他各军“围剿南昌之敌”,同时他仍在汉口的《民国日报》上发布了一个“讨蒋讨共通电”,看来是要两箭齐发,其实是引而不发。再说朱培德,更是老奸巨滑。他握有重兵,并声称“早就知道共产党在四军、十一军、二十军中想作乱,所以把三军、九军的两师放在吉安。”“但他此次因为不能由南昌方面去,所以改道到汉口转赴吉安督师”。

    可是,远在吉安的两个师,对400里外的南昌2万之众究竟能构成多大的威胁呢?实际上,朱培德也是摆摆样子,仍是按兵不动,他自己直到8月5日仍滞留在武汉,哪里有“急赴前线”的迹象?而吉安的两个师属王均,王均名义上是朱培德的部下,其实并不听指挥,俩人矛盾很深。王均久欲取而代 之,但实力又较朱弱,处处受朱之钳制,王遂借南京政府为靠山。正在寻找机会,一步一步移向蒋介石。朱培德暗中打着算盘,王均真想出兵,拼光了他也不在乎。而玉均岂肯上当?

    总之,在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前,没有发现敌军大的动作。要说“动”者倒有一人,就是反共老手夏斗寅。他任新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他的部队是8月3日动员,由武穴、蕲春、黄梅等地出发,进逼九江。他打着“进剿共军”的旗号,暗中却把矛头对准张发奎,占领他的地盘。有了这种打算,他自然不会全力以赴去“剿共”。

    真正直接构成对南昌威胁的,仅有4支部队: 一是张发奎余部,尚有第四军的十二师、二十一师,第十一军的二十六师等3个师;二是汪精卫于3日另派的所谓“九江之金军”;三是吉安之王军;四是抚州之杨部。

    张发奎是不肯与起义军硬拼的,这在他与郭沫若的交谈中己有“约法四章”,事后证明确也如此。“九江之金军”,军长金汉鼎,与朱德关系甚密,虽然朱德动员他参加起义而没有响应,但仍不至于出卖朋友。王均按兵不动,抚州的杨如轩对朱德的先遣队“安全礼让” 看来四面之敌并未对南昌构成灭顶之灾。

    那么起义军为何要匆匆撤出南昌呢?

    除了党中央早先的决定,起义后立即开赴广东,以便得到外援;我们还没有找到更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说明撤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倒是尾随起义军苦苦赶队的陈毅,对此做过一些中肯的分析。他说:起义是胜利了,下一步棋应该怎么走呢?经吉安、赣州直下广州是一条路,折回武汉转道湖南,发动两湖地区的革命群众也是一条路,这两条路都有可能,但都有困难。向武汉、向长沙虽有革命群众的基础,但弗唐的力量很大,如果蒋汪合作,形成夹击的形势,就不好搞。下赣州到广州,恰巧是朱培德的退路,堵在路上也不好通过。结果选了一条偏僻的、完全没有群众基础的路至潮汕。即经瑞金、会昌至汕头,当时主要是企图占领汕头海口,以取得国际的接济。

    这一决定是幼稚的,造成了第一个错误。因为着眼点不在如何发动广大群众,而在单纯的军事进攻。在新的政治形势下,革命已走上新的阶段,北伐的道路是不通了。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经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独立的政治分析的结果。

    陈毅没有说的还有一点:南昌周遭之敌没有动作,而起义军进发之地的广东地界,反动军队倒真的动了。

    8月9日由香港发出的电讯称:李济深向总部领费5万元,成立讨共军第八路总指挥部,推荐黄绍竑为副指挥,连日由韶开赣军队甚多,将由钱大钧率领入赣,解决赣事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简介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目录 > 走哪条路似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