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决定”
,下个乡又接着送,一直送到广东。但是起义军谁也不愿留下,连有病有伤的都不愿留下,这下急坏了罗明。本来他就想留下几个人,哪怕小伤小病的,将来都可以作为发展武装力量的骨干,可一个也留不住,他们在伤口上涂点药水,说声谢谢,就搭船走了。当时打回广东的信念太强烈了。
在上杭,领袖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仍是土地革命政策。这个问题讨论了一路,而争论最多。
自认为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张国焘,一路上少言寡语,开会时也是情绪不佳。但现在讨论的是农工委员会的主项,他不能不发言。他说:“既然200亩等于没有限制,而不定个标准就没有章程,‘没收土地’这种口号,会侵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现阶段,我们应对小地主予以保护。所以我认为可以将‘没收土地’的口号,改为‘没收50亩以上大地主的土地’,你们看怎么样?”
回答他的是一片反对之声:“50亩?有50亩地的农民也不少,这不是穷人斗穷人吗?”
“拉拢小地主,可用其他政策嘛,50亩以下者也有剥削的。”
“将有50亩地的和200亩地的相提并论,还有什么政策?” 恽代英最为反对:“我们说得好听,分配土地给无业农民及士兵,但是土地已有人耕种,没收后,还是原佃户耕种,哪里有田分给无业农民及士兵?”
张国焘也恼火了:“我本不想提,你们非要我提,我提出的你们通通反对,你们说怎样办?”
有人提议:“还是全部没收的好,小地主的土地没收后可由国家发给一种有息不还本的债券,其他方式也可。不然不能解放农民。”
张国焘的方案未获通过,决定还是“没收土地,使耕者有其田”。
第二天,中共广东省委送来一份关于土地革命的详细政纲,其中规定没收30至50亩以上地主的土地,对于其他依靠田祖为生活者的土地,不予没收。此政纲已在各地宣传。于是张国焘逮住了理,找到周恩来,让他再次召开前委会议讨论,看到广东省委都如此说,委员们不再吭声,张国焘的主张在沉默中通过了。这个只没收50亩以上大地主的土地的纲领,显然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南方大地主极少的情况下,它保留了为数很大的中小地主的地租剥削,这对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着消极作用。
来自海陆丰的彭湃,对这一点始终有自己的见解,每次开会,他都反对谭平山、张国焘的意见,这次也不例外。他和罗明交谈时也不隐晦这一点: “起义军一路上没有实行土地革命,没有分配土地,当然是因行军急骤的限制,但主要的还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张国焘、谭平山不想干。”
那几日正是中秋节前后。抬头望明月,起义军将领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周恩来留心这一点。委员们开会的时候,他就关照朱德:“想法弄点月饼,由你作东,在你军部晚餐一顿如何?”
“要得。”朱德答应下来就去操办。当要员们陆续到达九军军部时,朱德已站在门口恭手相迎。餐厅里也是张灯结彩,几张大八仙桌摆上了许多点心瓜果。
贺龙有些闷闷不乐,只是抽烟,不说话。
周恩来知道他的心事,便问道:“贺团长安葬好了?”贺龙点了点头。
在壬田战斗中负重伤的第二十军第四团团长贺文选,伤势过重,在来上杭的船上就牺牲了。到了上杭,遗体停放在东门林家祠,周恩来布置开追悼会,由贺龙主持。棺木在林家祠停了两天,请和尚尼姑念了经。后来安葬在西门外的西校场。送葬的仪式很隆重,有军乐队送行。
贺文选是贺龙的族弟,英勇善战,死时仅有20来岁。坐在中秋月下,贺龙的心情很不安。周恩来举起酒杯,提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人。让我们为那些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