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摧枯拉朽
带协助田颂尧。驻扎在宣汉、达县、万源地区的刘存厚派出自己的余光武、汪铸龙部进驻通江的镇龙关、土地堡、通江河东岸的江口(今平昌)荔枝溪一线协助田颂尧。蒋介石也派出中央军刘茂恩、胡宗南部在万源和通江北部堵截红军。陕军王志远旅也进抵广元曹家坨一线配合行动。这些部队加起来,林林总总共有十几万人,敌人布下了一个大网,妄图将刚刚进川立足未稳的红四方面军一网打尽。

    1933年2月上旬,田颂尧二十九军各纵队共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在指定地区分别集结完毕,各纵队开始行动。先头部队分别由仪陇、恩阳河、阆中、苍溪龙山、南江木门各地分路前进。田颂尧踌躇满志,统帅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红军扑来。

    客观地看,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形势的确异常严峻。敌人盘踞四川十几年,兵多粮足,又得到蒋介石的财政与军事支持,以以逸待劳之师,用优势兵力四面合围。反观红四方面军,经过几个月的千里转战,现在刚刚入川,部队异常疲惫,伤病员还未安置,打仗所需的弹药储备、粮秣物资等都没有补给,根据地建设刚开始动手还未成型,的确是疲弱之师。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击多,以弱打强,稍有不慎,部队甚至革命事业会遭受重大损失。出于策略考虑,经四方面军几位领导在一起研究后,给田颂尧等军阀写了一封信,意思是:红军入川,并无与你们作战的意图,我们反对的是蒋介石,并非四川任何地方军人。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只是暂时在通、南、巴地区略事休息,如果你们能谅解不向红军进攻,明春,我们仍将返回中原。希望双方协商划分防地,请不要轻启战端,以免两败俱伤。

    信由张国焘的警卫排长何福圣送到敌军驻地。田颂尧个子矮胖,光头,人称“冬瓜”。田颂尧以前从未与红军交手,对红军的战斗力没有认识,他傲慢地回答何福圣:“共匪是被打败了的军队,逃窜到了此地,我奉命围剿,毫不留情地消灭你们。即使共匪再逃往别处,我也要跟踪围剿。”

    在田颂尧眼里,红军穿得像叫花子一样,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可以轻易地将红军消灭或是驱赶走。他没想到,红军只是希望暂时避战而不惧战,红军从诞生起就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打出来的,国民党的中央军都不怕,何况四川这伙与土匪无异的军阀?

    徐向前一拍桌子:“打,让他长记性。”

    陈昌浩呵呵一笑:“打,让他认识认识我们红军。”

    战略上藐视,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当前形势毕竟是敌强我弱。而且川军士兵战斗力并不弱。这些士兵都来自农村,常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一个个吃得劳苦,耐得饥渴;强者为王的生存法则使他们刁蛮凶横,不讲道理;为穷困所迫,经常是给几块银圆就敢拼命;多年的战场经验,使得他们枪法精准;战场形势占优势时,他们狂喊乱叫,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一旦形势不妙,仗着地理形势熟悉,立刻满山沟乱窜,如同水银泻地,一会儿便没了踪影。这些士兵几乎人人吸鸦片,平时一个个萎靡不振,抽完鸦片后个个精神亢奋。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与川军交过几次手,陈昌浩注意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称之为有一股“烟劲”,并告诫各级指挥员,对这样一支军队,绝不能等闲视之。

    川北山高路险,易守难攻,这一点有利我军。徐向前、陈昌浩决定,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收紧阵地,诱敌深入,依托有利地形,以少数的兵力与占优势的进攻敌人周旋,消耗其有生力量;主力部队逐步收缩,诱使敌军孤军深入,疲惫不堪,待有利时机,再将收缩的力量集中还击。这个战术还有一个好处,即示弱于敌,使其放松警惕,露出破绽。针对敌人部署,红军总部决定:以红七十三师(欠二一八团)布防于南江以西三江坝地区,红十一师(欠三十三团)部署于南江西南的长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简介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目录 >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