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赤化全川”石刻
早的一幅巨型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这幅石刻标语高悬山崖,笔力苍劲,十分醒目。来出席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军队和地方代表看到这幅石刻标语备受鼓舞。徐向前、陈昌浩看到这幅标语后非常高兴,要求各军师的宣传队推广这种做法。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召集了一批专门以凿石为生的石匠,成立了一个“錾字队”,专门负责在石头上刻写标语。錾字队分布在城乡各地方,在野外、村庄、河岸、路旁、悬崖、陡坡、山墙、石壁、建筑物的门廊、石柱、旧的石碑、牌匾等各种地方刻写标语、口号,有的甚至将很长的文章也刻写下来。如六千多字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川陕苏维埃政府布告》、三千多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

    从此以后,石刻标语宣传在苏区各地迅速兴起。川陕省委宣传部錾字队,方面军总部和各军、师政治部錾字队,刻写了大量石刻。据上世纪80年代普查,川陕苏区共有红军石刻四千多幅,其中通、南、巴三县有三千多幅,目前巴中市尚存红军石刻近一千幅。红军石刻的内容丰富,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所不包。傅钟、宋光、刘瑞龙、廖承志、魏传统等川陕苏区的宣传文化名人,都亲自书写和组织刻写了大量颇具思想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红军石刻。

    1983年,巴中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整修街道时发掘出来一批石刻,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珍贵石刻政治法律文献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碑高二百一十六厘米,宽二百九十六厘米)、《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碑高二百一十六厘米,宽二百七十厘米)、《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碑高二百六十七厘米,宽四百二十九厘米,国家一级文物)、《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碑高二百三十厘米,宽二百二十厘米,国家二级文物)。据考证,这批石刻是1933年11月,川陕省委宣传部錾字队的成果,当时刻好后,分别竖立于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巴中特别市委机关附近的十字街口。西北军区政治部在今平昌县江口镇禹王宫墙壁上刻写的“拥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每字一百五十厘米见方,为标准魏碑体。红三十军政治部刻写在巴州区恩阳镇的“武装拥护苏联”,字宽二百五十五厘米、高一百七十一厘米,为标准行楷。

    宣达战役后,红军解放达县城。红三十军军部进驻一家地主宅院。这是一套很大的宅邸,大门外有一座几米高石柱制成的宽敞门楼,红军錾字队在门柱两边刻上一副对仗工整、内容震撼人心的标语“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两根石柱的内侧刻上“平分土地,阶级斗争”。现在,这幅标语已经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通江沙溪的“赤化全川”石刻,堪称红军石刻“标语王”。“赤化全川”这幅标语还有一段故事。1934年农历三月,红四方面军总部錾字队在通江沙溪的岩壁上准备刻一幅“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刚刻好“国民”二字时,恰逢川陕省委宣传部长刘瑞龙一行来此视察,刘瑞龙觉得这幅标语气魄不大,便建议錾字队改刻“赤化全川”四个字,而且要求尽可能刻大些。“赤化全川”这句话源自1933年12月23日中共川陕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的总结:“赤化全川”的任务很迫切地摆在你们的面前。

    “赤化全川”言简意赅,鲜明地表现了红军在四川的战斗目的,极富号召力。根据刘瑞龙的提议,由巴中恩阳一位姓张的小学教员书写,二十多名石匠费时月余才将这幅标语錾刻完工。“赤化全川”每个字足有三十平方米大小,深深的笔画道里卧下一人还绰绰有余。在中国石刻中,此字的大小,当属中国第一。“赤化全川”雄踞高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简介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目录 > “赤化全川”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