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三章 毛泽东邀请李宗仁等北上签字,李宗仁犹豫不决
北平参加则更好。”

    毛泽东说不提战犯的名字,当然算是一个让步。对于那八条和平原则,最使南京方面人士不能接受的就是第一条严惩战争罪犯。蒋介石被赫然列在第一名,接着是宋子文,然后就到他和白崇禧,名单一大串,都是国民党的要员。不提名字而已,对战犯还是要严惩的。不提名字的让步,只是一个小让步。中共对坚持过江是绝不会松口的。现在这几天是至为关键的日子,离中共最后通牒的12日只有四天了。他已经召集桂系的核心人物来南京作最后的商议,李品仙、夏威已经来到了。白健生也将和黄启汉明天从汉口飞来。他犹豫不决已多日了,但是最后的抉择总是要作出的。他觉得,中共的让步就到此为止了,而中共坚持过江,连白健生都不会接受;看来,和谈成功的希望是太渺茫。而要打的话,结局只会是失败。

    当时,参与桂系核心机密的程思远先生在他的著作《政坛回忆》里,实录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桂系领袖人物在那几天的活动与密商情况,现转引如下——

    四月九日晚十时许,李宗仁约白崇禧、李品仙、夏威、邱昌渭和我在傅厚岗官邸会商时局,白崇禧说,目前最大的危机是蒋介石在幕后控制党政军大权,德公没有掌握政府的权力。而今,蒋、李必须摊牌:如果蒋不出国,德公就应该急流勇退,让蒋重新出来当家作主。当时大家都承认和谈成功的机会不多。

    四月十日,李宗仁嘱我替他给蒋介石写一封信,大意说:和谈正在进行,结果未可预卜。回顾宗仁主政以来,形格势禁,难于集中权力,迅赴事机。果和谈万一破裂,战事重启,则宗仁断难肩此重任,深愿引身求去,以谢国人,未尽之意,托阎百川(即阎锡山)、居觉生(即居正)两先生代为面达。阎锡山、居正原定当日下午专机飞宁波带给蒋氏,因天气恶劣,飞行一小时后又折回,定明日再去。

    十一日,李宗仁派机送朱蕴山、刘仲容等北返,同去的还有邵力子夫人傅学文。

    十三日,居正从溪口返南京,对李宗仁说:蒋介石看了德公十日给他的信,迄未表示明确态度。

    十四日晚上,我在珠江路七二八号童冠贤家吃饭后,即到傅厚岗李宗仁官邸,是时白崇禧、夏威、黄旭初(当日方应李宗仁电邀抵南京)都在那里。即开始对当前局势交换意见,自朱蕴山、刘仲容等南来后,李、白对和局已不抱有任何奢望了,白崇禧在谈话中,指责李宗仁在上台后没有立刻换掉孙科,以致白白浪费了三个月的宝贵时间。其后白又批评,何应钦(何接任孙科的行政院长),说他为人懦弱,没有魄力。德公叫他撤换顾祝同、汤恩伯,把台湾存金和武器装备运回大陆,他都不敢做。且反唇相讥地说:“你们不怕同蒋介石闹翻,我却不能这样办!”何敬之真像一个童养媳,他在老蒋这个恶家婆面前,时刻心惊胆战,吓得发抖。白崇禧说了这些,主要是向黄旭初、夏威介绍情况。

    深夜,机要室送来了一封张治中发给李宗仁的电报,汇报十三日下午九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和议的情况。并说代表团已就和议草案提出修正意见。如何容后续报。李看完后交给白崇禧。白说,条款可以商量,只是“过江”不能接受。如果要打的话,蒋必须走开,否则军队无法调动,军费不能拨用,必然失败。李宗仁终席无一言。

    程先生在他的书中没有记载4月12日的情况。4月12日是中共方面第一次最后通牒的期限,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据笔者另查《司徒雷登日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甘介侯、傅泾波与李宗仁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司徒雷登在4月12日这天记载说:“中共已把他们的期限伸展到今天之后三天(原本期限为4月9日至12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简介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目录 > 第十三章 毛泽东邀请李宗仁等北上签字,李宗仁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