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宗仁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妙语连珠
(1965年9月26日—1966年9月,北京)
1965年9月26日下午3点到5点,李宗仁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可以算是李宗仁回来后各项活动的高潮。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公开招待外国记者,大会场面盛大,气氛热烈。共有3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其中既有北京的中外记者,还有李宗仁专门从港澳地区邀请来的中外记者,还有各国来京采访国庆活动的记者,及各国驻华使馆的新闻官员。记者席上的耳塞型译意风可翻译英、法、日、印尼及粤等五种语言,这是在北京前所未有的。
周恩来十分关心开好这次招待会。李宗仁请周恩来推荐几个人做参谋或者顾问。周就推荐了人民日报社长吴冷西、外交部新闻司长龚澎、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彦和中宣部副部长姚溱等四人。周恩来于9月中旬的一天,找这四个人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周恩来说:“李德邻先生去国16载,这次毅然归来,很不容易。这次,李先生要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请我推荐几个人去帮忙,做参谋或顾问吧。我决定推荐你们四人前去。你们的任务只是从旁帮助,提供参考性的意见,一切均要尊重李先生,由李先生自己决定。只提供情况,如外国记者关心什么问题,可能提出什么问题。他有疑难也可以坦诚相告,但他怎么讲,完全由他作主。讲话稿不用我们起草,他身边的程思远先生曾长期当过他的秘书。如果李先生一定要听听我们对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的意见,可以请他考虑六条:一、历史旧账可以不提;二、重点讲讲回国后,尤其是参观东北后的观感;三、中美关系可以谈,但以少谈为好;四、中苏关系可以不谈;五、对台湾方面以态度平和、留有余地为好;六、对记者当场提出的问题,可以据实回答。”
过了两、三天,李宗仁就将吴冷西等四人请到他住处,商量如何准备举行记者招待会。吴冷西等人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向他提供了中外记者的情况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李宗仁也大致谈了他的打算,随后就要程思远先生同他们一起交换意见。程思远再三要顾问们提些建议。吴冷西等起先还是说请他按照李先生的打算办就行了,最后才根据周恩来总理交代的六点意见,委婉地向他提了一些建议,并一再说明只供参考,由李宗仁先生定夺。又过了几天,程思远约顾问们相聚,拿出李宗仁准备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稿,征求意见。吴冷西等看到其中的问题并没有采纳原来的建议,如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就讲了不少话。倒是对台湾蒋介石方面的态度是平和、留有余地的。顾问们按照周恩来原先的指示,完全尊重李先生的意见,只就讲话稿中个别文字提了一些意见。
为了开好会,周恩来让自己的随身英语翻译冀朝铸为李宗仁作招待会的现场英语翻译。冀朝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英语流畅,反应敏锐,是一流水平的翻译。李宗仁十分满意。
这次记者招待会记者们提问踊跃,兴致很高。可谓盛况空前。李宗仁特别兴奋,答话也妙语连珠,诙谐横生,被港澳记者称赞为“对付记者的能手”。
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引起很大反应,请问回国经过是怎样的?”
李答:“我这个活了70多岁的中国老头子回到祖国怀抱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至于我是怎样回来的,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如现在中国的俗话所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情节如何,则无、可、奉、告。”最后四个字带着浓重的桂林官腔,颇有味道。
记者问:“香港报纸说,你派了六个特使去香港,游说桂系和国民党人士返祖国,你可告诉我们是真的吗?”
李答:“我自己完全不知有此事。但造谣的这张报纸倒很聪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报纸的销路。我很原谅他们。”引起全场笑声。
这次招待会不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