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李宗仁归国引起种种波澜,“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
著名翻译家张成仁先生,谈起此事。张成仁推荐了在复外医院任护士工作的胡友松,胡的年龄还不到30岁。张成仁向胡友松要照片时,并没有说出李宗仁的名字,只是说为了给她调动工作。胡友松,南京人,1939年5月24日生,当时27岁;她年岁虽不大,却有一番坎坷的身世。据说父母双亲都是知识分子,均死在日军的屠刀下,她呱呱无知时被红十字会的孤儿院收容。后由一妇女领养,辗转来到北京。她与养母家庭关系不好,养母很早就催她谋生赚钱。她艰难地读罢护校就开始了护士生涯。她天生柔弱,感到医院工作繁重,急于调换工作。

    她和李宗仁第一次见面,商定了做家庭护理,每月100元工资待遇。李宗仁颇为中意她天生丽质,很想娶她续弦。为此他向统战部讨教。此事汇报到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恩来说,“我们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不兴雇用私人女秘书;如果李先生喜欢这位胡女士的话,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履行正式的结婚手续嘛!我国婚姻法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异的限制,只要符合婚姻法,就可以结婚。”

    李宗仁本人在思想上本来就准备结婚,听了觉得正合自己心意。于是赶忙派车将胡接来,当面向胡提出结婚的意见。胡友松在第一次和李宗仁见面之后,对于这一婚事,思想上不是毫无准备的。在李宗仁逝世以后,据胡友松说,当时她认为李宗仁由国外归来,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个人在某些方面虽然有所牺牲,也应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看待。她说:“李先生那么个大人物,能够回到祖国来,为统战作贡献,老伴没有了,又有病,他提出来了要和我结婚,我不答应,他会更难过。我就转弯抹角地答应了。”

    1966年7月25日,李宗仁和胡友松履行了正式结婚手续。26日,在李公馆举行了婚礼。李宗仁的一伙老朋友均登门前来祝贺。

    婚后,周恩来总理安排了“专列”,让李宗仁先生到北戴河度蜜月,并叮嘱一定要保证安全。这时,那场“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风暴已经就要降临。

    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

    (1966年10月—12月,北京—台北)

    这一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的海洋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也是人手一本红塑料封面《毛主席语录》红宝书的红海洋,是人人象红卫兵一样身穿草绿色军装的绿海洋;这一年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口号声比往常更为震天撼地。连红卫兵小将的代表也象外国元首一样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的身旁。这是1966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七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

    天安门是500多年前,明朝永乐年间建起来的故宫皇城的正门。皇帝标榜自己“承天启运”,因而将这个门叫“承天门”。清朝顺治年间重修时,又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的意思,改名为天安门,修成现在这个规模。天安门在明清时最大的用途,是新帝登极、选纳皇后等重大庆典时,在此举行“颁诏”仪式。这一天,天安门堞口正中设立宣诏台,礼部尚书在太和殿接受皇帝赐予的诏书后,即捧至台前,由宣诏官登台宣读,文武百官及耆老们则向北跪在金水桥外迤南恭听;然后再送至礼部,用黄纸誊写,分送各地,颁告天下。皇帝在太和殿里并不出来。

    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堞口正中当年宣诏官宣读诏书的地方,对着麦克风,以极其兴奋与自豪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毛泽东就把天安门城楼作为每年国庆节或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会见广大人民群众的地方。“文化革命”当中,也成为他接见百万红卫兵小将的地方。

    李宗仁也被邀请参加国庆十七周年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简介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目录 > 第十章 李宗仁归国引起种种波澜,“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