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送蒋?扣张?蒋介石背信弃义
”中最大的军事力量,它一分裂使17路军失去与中央军抗衡的基本条件。共产党纵然为维护“三位一体”的团结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毕竟无法插手两军的内部事务。“三位一体”被拆散,张学良的保护伞也就不复存在了。西安扣留的南京的军政大员和飞机,本来这是确保张学良安全返回的最后的筹码,但张学良却没有很好的使用,他一到洛阳就遵蒋介石令发电给杨虎城,指令放人;到南京不多久就又同意了南京提出的放回飞机的要求。这些事,在他还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都做了,从此也就彻底失去了安全保证。

    ★“三位一体”极力阻止张学良的南京送蒋之行,赵四小姐期望用儿女亲情留住夫君,但张学良作出了不可改变的决定,谁也拉不回他

    12月25日上午,尽管张、杨的会见不尽愉快,但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说和下,还是形成了马上放蒋的意见。但具体哪一天放蒋走,当时并未讨论。

    张学良作出25日下午送蒋离开西安的决定,是在25日上午张、杨会谈之后。

    虽然在25日早晨他已吩咐宋氏兄妹准备行装,但这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未决:杨虎城的态度。西安城由杨的军队把守,张的军队只有卫队团驻于西安城内。因此,释蒋问题从根本上讲还得由杨决定,杨的态度决定着能不能放蒋走,什么时间放蒋走。在与杨商谈前,张学良心想,如果杨虎城同意无条件释蒋,就好决定送蒋的具体时间了,如果杨不同意让蒋马上走,那就必须想别的办法秘密送蒋走。

    幸运的是,这次商谈经过周的说服杨虎城同意马上释蒋。在杨虎城同意放行之后,张学良立即决定当天下午就送蒋离陕赴京。

    这个决定是在秘密状态下作出的,知情者仅为蒋介石、宋氏兄妹、端纳、杨虎城和张的侍卫、副官及赵四小姐等。

    杨虎城是这天下午2点多钟正式得到通知的。

    张学良打电话把杨虎城请到家中,告诉他:“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决定今天就送委员长去南京。”

    杨听后愕然,虽然他已经同意放蒋,但没想到张学良竞这样匆忙,而且要亲自送蒋,这使杨不免对张的安危担心。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那么“三位一体”的团结、东北军的团结、西安的好形势也将削弱甚或瓦解。因此就力劝张不要亲自送蒋了。

    张说他决心已定。并解释说:不能不想到意外的发生,万一蒋真的出了差错,结局就不可收拾。杨虎城被张学良对蒋介石的真情所打动,勉强同意了他的主张。

    杨虎城问:“几天返回西安?”

    张学良答:“争取三天之内回来,最迟也不超过5天,万一我回不来,今后东北军就完全归你指挥。”说到这里,张把事先拟好的手令交给杨虎城。手令的内容是: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候指挥。此致

    这短短50个字的手令,接连出现了几次笔误:把“虎城”二字两次误写成“虎臣”,把“孝侯”错写成“孝候”。行文上也不规范,在落款之后,又额外加上一句“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这一句似应放在“指挥”的后面、“此致”之前,才顺理成章,合乎规范。至于手令中最后出现的类似“了”或“?”的墨迹,后人则无从考索其意。

    这个手令的原件,是曾任张学良在承昌处的录事赵新华1983年提供的。赵是辽宁省新民县人,张学良南京被囚后,他被安排在于学忠的东北军留守处工作。1945年于学忠被调任别职,赵也随即提出辞职,临走时,于学忠让他拿点东西作为纪念,赵表示希望要一些张学良的东西。于学忠当即挑出几张张学良的照片和一份张学良离陕前的手令石印件,送给了赵新华。

    赵新华如获至宝地把张学良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十一章 送蒋?扣张?蒋介石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