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别轻取西辽
任者主张信教自由,所以西辽征服领土的百姓还能忍受这些外来者。可屈出律登基后命令帝国百姓只准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徒必须无条件地改信佛教。
只有愚蠢透顶的人才会干涉别人的信仰自由,屈出律很快就陷入伊斯兰教徒抵触的惊涛骇浪中,他运用高压手段为他的政策保驾护航。当他攻陷效忠直鲁古的城池后,立即召集该城的伊斯兰祭司们,命令他们改信佛教。那些不同意信仰佛教的伊斯兰祭司们很快就被钉死在伊斯兰教堂的大门上。
有智慧的人已经看到,屈出律正坐在火药库上,只需要一点火花就能把他送到西天佛祖的怀里。但屈出律浑然不觉,当他发现西辽的大部分地区都纷纷独立,而他只控制着可怜的一点点领土时,厄运之神已来到他身边。
屈出律有一天坐在龙椅上望向东方,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故国乃蛮,又忽然想起了灭亡故国的成吉思汗,他马上就从龙椅上跳了起来,发布总动员令,他要东征,消灭成吉思汗,恢复乃蛮王国。
也就是在他准备大展宏图时,火都的游击队和他的边防军接上头,两人都有雄心壮志,但实力上却是半斤八两。不过他们都信奉“团结就是力量”的格言,开始向巨兽大蒙古国边境做侦察式的持续不断的攻击。
成吉思汗当时正和金国全面开战,臣服金国后,先是蔑儿乞人问题,然后是朝鲜半岛问题,接着是泰加森林问题,直到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后,他才严肃、正式地面对屈出律的西辽。
战争计划很快被制订,担当进攻西辽重任的是哲别。这件事没有一点难度。成吉思汗对西辽的了解恐怕比屈出律本人要深,畏兀儿和西辽是邻居,自从脱离西辽后,就成了成吉思汗忠实的爪牙和情报员。西辽的一举一动都被畏兀儿人一字不落地传递到大蒙古国,所以成吉思汗知道,西辽此时人心不稳,城池也不坚固,确切地说,哲别这次西征,最艰巨的不是战争,而是地理环境。
从克鲁伦河到西辽国,路途达26000公里。先要穿越蒙古草原,然后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泰山,之后还要经过天山高高低低的山地,那里绝大多数山峰高达海拔5000米。最后,他们会来到离西辽都城东方80公里处的伊塞克湖。艰险的路途和高原反应,是蒙古人必须要克服的重大问题。
成吉思汗只给了哲别两万人马,同时要求畏兀儿人出兵两万,成吉思汗对哲别说:“这四万人马足够灭亡西辽。”哲别谨慎地回答:“应该是。”成吉思汗提示他:“打出信教自由的旗帜,你的士兵都不用拔刀,西辽就会被他自己的人民灭亡。”
哲别对成吉思汗的话从未有过半分怀疑,他带领兵团从西辽东境进入,真的是未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西辽国大部分城池,很多城池的百姓高喊欢迎的口号迎接哲别进城,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
屈出律此时终于为他干涉别人的信仰自由付出惨重代价,本来西辽军队就不是蒙古兵团的对手,再加上哲别“信仰自由”的政治宣传,屈出律已四面楚歌。
哲别兵团在敌人的帮助下,迅速推进到西辽国都城下,屈出律平时的威风荡然无存。他开始神经兮兮起来,先是下决心顽强死守,当还忠诚于他的首都卫戍部队加强防御工事时,他又下令放弃首都,准备西逃。就在他方寸大乱时,哲别远征军找到西辽都城的防御弱点,发起猛攻。意料之中地,都城陷落,屈出律在陷落前带着几百卫士逃出城,蒙古扫荡部队紧追不舍,当他跑到帕米尔西端的一座山下时,被当地的伊斯兰猎户捉住,割下脑袋献给了哲别。
哲别看着这颗死不瞑目的脑袋,感慨万千。一个人被强大对手击倒后,不站起来,有人骂他软弱,但站起来后其实会更惨,因为强大对手会把他再击倒,直至把他打死。
屈出律的后半生是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