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运筹华北
愿与全体将士一起殉城。傅不得不遵从百姓意见,派旅参谋长朱锡章出城谈判,并授意朱:议和并不是投降,奉军答应以下三条,才能签字。一、战斗结束以后,傅部改编为国防军;二、涿州百姓因奉军攻城而造成的死亡及财产损失,必须给予抚恤和赔偿;三、我本人退出军界,不接受任何职务。张作霖接受了傅作义的条件,战事才得以平息。

    涿州之战,表现了傅作义卓越的军事才干及爱民思想,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中国近代着名军事家、“守城名将”,声震中外。

    1928年6月,傅作义被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任命为三十五军军长,率部移防绥远,并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傅作义基于爱国思想,从9月22日起,先后以通电、致电、告民众书等形式,表示坚决抗日。在绥远向所属部队全体官兵进行了抗日动员,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响亮口号,并规定早、晚点名后齐声高呼:“誓保国土,以尽责任,不惜牺牲,以雪耻辱”。同时,专就对日作战的战术,开展战前大练兵。这些做法,对提高和坚定全军将士抗日的信心,作好抗击日军的军事技术准备,都起到了良好作用。

    中国军队在长城喜峰口与古北口之间的罗文峪布防

    1933年初,日军进犯长城各口,企图侵占华北。傅作义数次致电国民政府,誓死抗日。同年4月,日军陷喜峰口、古北口,直逼北平北郊。任华北第七军团总指挥的傅作义,率部疾驰平郊。5月23日,日军大举向牛栏山一带进犯,傅部官兵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同日军激战,双方伤亡均重,形成对峙状态。当夜,傅部组织了500余人敢死队,正要向日军实施夜袭时,突然接到北平军分会何应钦的命令,要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及其全体官兵极为愤怒,提出:“必须日军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日军撤退后,傅部在当夜12点前后,才逐次撤出阵地,转移到高丽营一带。接着何应钦根据蒋介石、汪精卫命令,派熊斌与日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长城抗战至此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246人。傅部此次抗日胜利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报以“肉搏十数次,使敌失所长”、“沙场战士血,死也重泰山”等大字标题,赞誉傅部将士。

    从1935年开始,日军唆使满蒙伪军进犯绥远。傅作义在全国人民要求抵抗侵略的鼓舞下,于1936年毅然进行了绥远抗战。11月中旬,首先一举击溃侵犯绥东红格尔图伪军,接着即对敌人在绥远的战略要点百灵庙发动进攻。毙敌300余人,伤敌600余人,俘敌400余人,一举收复了百灵庙。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首先发电祝贺,称赞傅作义将军发起的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并派南汉宸率代表团到绥远慰劳,参加了百灵庙祝捷大会,赠送锦旗一面,题词是“为国御侮”。全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掀起捐款祝捷慰劳热潮。

    12月初,傅部又收复了另一战略要点——大庙。

    绥远抗战的胜利,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中华民族反对日寇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百灵庙、大庙战役后,日本关东军恼羞成怒,12月15日向傅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傅作义立即撤出绥远,开往山西,并限24小时内答复”。傅将军听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面对日本特务机关长说:“此事没有考虑的必要,马上即可答复,我是绥远省主席,边防守将,守土有责,决不放弃国家一寸土地,兵戎相见,在所不惧。”寥寥数语,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不愧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爱国将领。

    “七七事变”后,开始了全面抗战。8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津战役实录简介 >平津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一章 运筹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