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当兵成英雄还是成狗熊?
    “欧阳要当兵了?欧阳要当兵了?”整个公社几十个村庄的人都在相互疑问,都不敢相信。他怎么能够当兵呢?

    人的命运就这么奇妙,“花子”当了兵。在农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谁家的孩子要是能当兵去,那可就是件万分光荣、光宗耀祖的事。当兵改成了当官,就更了不得了!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从此改变身份,连同他的家庭一起由最底层的农民,跃至“吃皇粮”的阶层。这种命运的跨越,对祖祖辈辈“背靠青天,面朝黄土”的农家人来说,绝对可以叫做“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当兵保家卫国,做义务兵光荣。这话在当年参军入伍前谁都要背上、喊上几十遍。可生活在农村的人都明白,当兵干什么去?最起码的,去吃几年国家粮食,基本目标,入个党,即使退伍回老家也还可以进大队党支部,混个农村干部,或者上城里弄个“吃皇粮”的工作;最高理想,升官当干部。这是99.9%的农村兵心目中最真实的“活思想”,这就是“跳板”,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农家娃儿的唯一出路,连同他们的家长、家属都是这么想的。和平时期,我们再说那种空话大话假话没意思。有一句话还应该补上:尽管多数当兵的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跑到部队去的,但一旦祖国需要上战场流血牺牲时,这些本来是为吃“皇粮”的战士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国家为人民捐躯。中国的军队便是这样的一些人支撑着,他们从军的目的非常清楚,信仰也十分明确。

    “来到部队,一定要拼命干,争取入党,像《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那样,带着队伍回家乡报仇,让那些欺负过父亲母亲姐姐姐夫的人好好看看!”欧阳踏进军营第一步时,就发过这样天真且认真的誓言。

    与其他从农村走到军营的所有人走过的路一样,欧阳祥山的当兵过程并无过多的特殊之处:年至18岁时,他渴望当兵去,结果人家没有选中他,原因除了他父亲有些“历史问题”外,名额是个重要原因。欧阳第二年才争取到,他的特殊之处是文化水平比一般的战士要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恢复高考之前和刚刚开始高考的那些年里,进军营的青年中,高中生非常多,初中生不用说了,所以像欧阳这样的只读过四年半书而且在童年时要做家务、放牛、牵瞎子,并处“文革”时期的人是极少数,他算是这个“极少数”里的极少数。欧阳因此要求进步的渴望和紧迫性比一般同时入伍的人要强烈得多。因为他别无选择,如果不在部队里混出个样来,他宁可去死也不能回老家去种地了,这是他体检政审结束后穿上军装那一刻就在内心发过的一个誓言。像这种誓言,每个从农村入伍的战士几乎都有过。欧阳更不一般,他从小吃的苦过多,苦水越多,这样的决心和誓言也就比谁都发得狠、发得绝。他因此到部队后格外的谨小慎微,生怕哪个地方出点差错成了落后分子而不被领导看中、看重。可他偏偏有先天的不足——文化水平低是他在与别人共同前进时留下的一条跛腿,他力求保持跟别人一样进步的姿势,于是费的力气就要比别人多出几倍。

    1978年2月28日清晨,梦泽大地上,春寒料峭,北风仍然刺骨。几百名新兵集中在公社大院等待部队首长清点人数。一旁送行的亲人们围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叮咛着、嘱咐着……离别之情,让许多新兵忍不住流泪。可唯独欧阳没有流一滴眼泪,而是把坚毅和刚强留给了亲人。……途中,欧阳却泪如泉涌……他惦记着自己这一走,本就缺少劳力的家里该怎么过日子啊!

    从老家湖北坐了三天三夜的“闷罐”车,3月14日下午4时30分欧阳终于到达新兵营地的广东深圳(原宝安县)平湖站。那时他的部队是广东省军区独立师,欧阳被分配到步兵三团新兵营四连一排一班。初到部队,欧阳处处感到不适应。可是一看到军营里一切都是绿的:青绿的山、浅绿的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简介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目录 > 第七章 当兵成英雄还是成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