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与上海“攀亲恋爱”……
,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诚信、真诚和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再者,上海人又不是天生优人一等,他们中还不是有许多人都是我们昆山籍人嘛!俗话说,亲不亲,同乡胜过门上钉,你只要铆上劲,哪有挂不上万两千斤的!我同意克铨的意见,我们除了一方面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就得拿出点感情来投给上海人。小昆山要大发展,离不开上海这位老大哥。即使在攀亲过程中人家财大气粗一点,这都是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得有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关键一点是我们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优势是一切合作的砝码,昆山该到了好好利用自己优势的时候了!”蔡长林在总结时,说了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很有些昆山向外“扩张”的总动员令的意思。

    如果现在我们听到一位地方的“第一把手”这样,不会感觉到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这样的“动员令”绝对是一曲非常激昂的战斗号令。尤其是在江苏和上海这两个苏南的富市强省之间,据我所知,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华东局撤销之后,江苏和上海这对亲兄弟之间并不太和睦,原因并不复杂,相互之间有些不协调,说白了就是谁都不买谁的账。上海是华东乃至中国的经济、文化与金融中心,可上海有上海的局限——地盘小、劳力缺少,更缺少农副产品,因此曾经一直对靠近自己身边的江苏太仓、常熟等这几个富足的县感兴趣,期待有一天将这些地方划归为自己的地盘。江苏哪会同意把这两块“肥肉”割让?矛盾有的时候就是在这种事上结下的。这当然不能怪江苏人“小气”,想想看,区界、省界的划分,是中央或者前朝皇帝定下的,谁敢轻易易主?为这,苏州人是很难的:你靠上海太近了,北边的南京城会有看法;你离近邻的大上海太远了、太生硬了,大上海把周边的大门一关、一收紧,苏州人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历来如此,我小时候深切地感受到两省市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这种情况当然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上海和江苏早已亲如一家,关系密不可分,苏州和上海的关系更不用说。上海人把苏州这位小兄弟称作是“好兄弟”,苏州人真诚地叫上海人是“老大哥”。苏州称上海是自己发财致富的天堂,上海称苏州是自己的“后花园”和“露天银行”。

    但完成这种关系的过程是复杂和微妙的。昆山人在建立苏州和上海这种“兄弟般”亲戚关系的过程中起着直接和率先的作用。

    到了这个时候,昆山的吴克铨已经从班子的“配角”到了主角——1984年他是昆山的县长。按班子的分工,县长是主抓经济的,他的能量因此得到充分的展示,加上书记蔡长林又是一个开拓型的党务领导,吴克铨从此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与上海攀亲是吴克铨“强大昆山”的战略的主要思路。

    他上任县长后的第一个目标是与上海纺织厂联营。选择纺织厂合作联营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说起纺织厂,不同时代的昆山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家当年在大跃进时代建起的纺织企业,曾经给没有工业的昆山人添了不少荣光。可是20年过去了,它的容貌和产量不曾有过丝毫的改观,到了改革开放年份的80年代初,这家国营企业已经奄奄一息,它的惟一生命力就是靠税务部门免税来维持。纺织工业部的一位部长看过后长叹一声道:“走了全国那么多纺织厂,没想到在昆山竟然还有这么一家破烂的厂子,哪一天你们通过技术改造后,一定想法留一块旧厂车间,好作纺织工业的文物让后代人看看。”

    昆山人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不是滋味,但现状就是如此。

    作为县长的吴克铨心里更不是滋味。怎样来拯救纺织厂、振兴昆山,这是他上任初始想得最多的事。而且在他的脑子里一直在盘算:昆山要发展,路怎么走这是关键。

    熟悉吴克铨的人知道,这位苏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简介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目录 > 第一章 与上海“攀亲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