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我们再来说吴仁宝,再来说他的“有难官当”。

    吴仁宝是这样一个人:近五十年的“村官”生涯里,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锁定在“让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的目标上。而为了实现这一“满足”,他认为必须把“有难官当”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这里的“难”,我的理解,它可能是创业的艰辛,也可能是创业的风险,还可能是创业成功后所要面临和处理各种非积极因素的能力。在所有的中国农民“精英”中,吴仁宝或许可以成为这种“难”的最多承受者——因为他主政的时间最长,他也是化解这种“难”的最智慧者和最聪明者——几乎没有一个“典型”和“精英”能像他五十年不倒,红旗一直迎风飘扬;当然他也是在这种“难”面前取得最大成功的收获者——他创造了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村”。

    今天的华西村,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前去参观的普通百姓,或者外国元首与贵宾,人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她。这赞美的归结点自然而然会聚焦在创造奇迹的掌舵人吴仁宝身上。然而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吴仁宝为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久经历练的一桩桩“难”事……

    ——创业初期,他的“做煞大队”名声差点让华西的一代年轻人断了姻缘,正因为他用一双坚定的脚板和一副“誓死改变旧貌”的肩膀,换得了“金凤凰”飞回新华西;

    ——“亩产吨粮田”的雄心壮志,却被人画成漫画,“吹牛大队”和“吹牛书记”的大字报贴满了村里村外。也因为他和群众用汗水与泪水凝聚了金色的谷山麦堆才把阵阵“妖风”吹散;

    ——五年县委书记,他呕心沥血,把江阴带向全国百强县之“老二”时,却因那股“农民政治明星们纷纷落马风”的惯性,使他的政治生涯坠入低谷,重新做起一介农夫。对此他淡然一笑:正好他离不开华西,华西也离不开他;吴仁宝还有一件不平事:1999年,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就因为他在外省贫困地区支持建立了多个“华西村”而得罪了本省某些地区本位主义的干部们,他又一次落选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这一回吴仁宝更是淡然一笑:我已七十多岁,将有生之年全部奉献给华西百姓才是我吴仁宝的最大光荣。

    古今中外,能成为一代伟人的人莫不是他们都具有超然的境界和坚定的信仰。作为农民政治家、思想家和实践家的吴仁宝,他的超然境界,来自于他为人民创造幸福和富裕后所获得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坚定信仰,来自于他对中国农村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农民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的理解中的认定:一切当政者的基石,是建立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上,而这才是最可贵与最可靠的。

    吴仁宝无愧为国宝。他以自己的人生沧桑经历总结出的执政理念——“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折射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胸怀。

    华西今日富甲天下,但华西的成功绝非上帝的恩赐,更非一帆风顺。如果说华西之所以没有像大寨、大邱庄那样的农业典型出现大起大落,一个不可动摇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华西村的掌舵人吴仁宝,与上面两个典型的主要领导者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政治智谋外,那就是他的内心世界比别人更深刻地懂得“官”与民的关系如何摆放的位置——在吴仁宝的眼里任何时候都是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上。

    他因此立于不败。他因此成为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带着泥土味的伟人。

    华西村的“难”真的很多。媒体和公众人物中人们常见的吴仁宝很潇洒,其实耐心走进吴仁宝的世界,你会发现他的“难”比谁都多——他脸上的道道纹路就是见证,只是他的这些纹路最终是以灿烂的笑容绽放给了人们……

    六十岁前的吴仁宝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六七个小时以上,如今年近八十的他仍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简介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目录 >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