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命运是始终关联在一起的。没有“大家”的安宁与美好,何来“小家”的欢笑与歌声?

    不用说,“爱华西”是华西人自己的本分,一个不爱华西的人怎能成为华西人?华西村从吴仁宝这一代起,爱华西成为每一个村民们凝聚团结战斗的力量源泉和同心同德奔富裕生活的精神支撑。吴仁宝告诉我,他如今快八十岁了,他现在越发最满意的一件事是:村上走出去上大学、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无一例外的全都回到了华西。“我们华西村赚得最大的‘买卖’——是我们培养了自己的一代大学生、留学生,结果他们现在学业完成后不仅自己回到了村里,而且大多数还带回了一个……”吴仁宝说的是这些华西村年轻人,他们在回到村子时,也将同样高学历的未婚妻、未婚夫或者已经是爱人的“另一半”也一起带了回来。

    “你说是不是我们赚大了?”吴仁宝对此实在喜形于色。

    正是这种充满感情和希望的“爱华西”教育的深入人心和广为传播,如今从全国各地飞往华西村的“金凤凰”(大学生)达2000余人,而且每天每月仍有数不清的“金凤凰”飞向这里……华西正是依靠这些本地长大的和外面飞来的“金凤凰”,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快速道上朝着多元的、现代的、健康的、科学的发展方向越走越快,实力提升得越来越快……“外国人弄不懂我们华西村的农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高水平、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本领的人才?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今天的华西村民早已不是那些只会挑担锄草、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他们有北大清华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有留学日本、德国回来的硕士专家……拿我们的外贸公司来说,百分之九十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以上的水准,别看他们人在我们田野里的村庄,可他们每天的工作是通过网络和电讯与世界各地联在一起呢!”在去新建的一排“总统别墅”的路上,吴仁宝指着从他身边走过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对我说。

    就在这时,我遇见了“华西村的郭凤莲”——赵毛妹。这位曾经与吴仁宝并肩战斗叱咤风云的铁姑娘队队长,现在已经到了华西村民退休的年龄(女50岁),可赵毛妹说她身体好,所以还在村里的旅游公司“帮忙”。“老书记对我们这些参加创业的老一代村民特别照顾,退休发一份全工资,你如果身体好,还可以反聘到村集团公司某个单位做点事。我在任时抓过旅游公司,所以现在还在那儿干点事。你是北京来的,听听我的外语怎么样……”快言快语的赵毛妹叽里咕噜立即从口中吐出一串旅游英语。

    “比起村上的人,我算差的呢!”赵毛妹说。

    我相信她的话,因为吴仁宝对村民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提高,从六十年代他刚当村支书那会儿就已经十分重视。而当华西村富裕后,他把抓村民知识教育的提高纳入到了“爱华西”的重要内容。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实行的是全免费教育,村民和老人可以参加各种培训班和业余学校。所以现在的华西村民能说外语、冷不丁拿出个留学毕业证书给你看看,是太自然的事。

    我还知道,吴仁宝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当第一位“外来工”进入华西村后,他就把“爱华西”的教育,扩展到凡是在华西村工作的所有人。“我们华西村没有‘打工仔’、‘打工妹’一说,我们有句话很流行:到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当年怀揣300元盘缠来华西打工的小青年,如今已经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年薪和奖金能拿150多万元的孙海燕谈起这方面的事,格外激动:“在我们华西的外地务工者,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因为老书记从来不把他们看做是外人,他也要求华西村所有的村民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这些外来务工者。每年在我们华西最热闹的一次活动是由老书记主持的‘千张桌、万人宴’。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摆上一千张桌、由一万人参加的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简介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目录 >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