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旅游风景区”等规模和气势都十分壮观与美丽的现代化景象时,仿佛有种置身于一个别样的都市之中,而这在“一分五统”之前的华西村是不易做到的。

    在请吴仁宝描绘“一分五统”后大华西前景时,老人举目窗外,然后深情地告诉我:“到我八十岁时,所有大华西的村民都要搬进别墅、新房,让他们人人都能享受到中康的幸福生活……”

    中康是什么概念?中康应是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吧!事实上我知道华西村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但在吴仁宝的心目中,中康何止是一个人均收入6000美元的概念,它还包括物质生活的质量、精神生活的质量,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等等。

    吴仁宝对我说,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华西村民们的生活越接近中康、大康,他越想为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穷困地区的农民兄弟实现脱贫和奔小康助把力……一个多么崇高的老共产党人的胸怀!

    “吴仁宝,国之宝。”有位中央领导这样评价他。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倡导下,始终信守“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理念,尽其所能地为“边少穷”地区帮困扶贫,功绩卓著。而在这其中,吴仁宝更是老骥伏枥,一马当先。

    早在1991年,吴仁宝与陕西省领导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后,他就亲自带领本村的骨干专程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陕西汉中的高潮村考察落实扶贫与建厂事宜,并且从那时开始,每在外省建一个“华西村”,吴仁宝都要亲自前往考察落实具体项目,有的地方还要一年去几次。那一年,华西村的帮扶技术考察队在前往山西途中,车子发生意外事故,年近六十七岁的吴仁宝不顾流血伤痛,坚持要到目的地,当他带伤下车到大寨看望帮扶项目时,大寨的郭凤莲握着老人的手感动得热泪纷飞:“华西有您这样的老书记是福气,我们大寨有您这样的好亲人感到光荣啊!”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力争用七年时间、解决中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经走向西部扶贫征程上的吴仁宝在返程途中,专门上北京向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表示:华西村愿意投巨资,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干部,采取一带十、百带千的方式,并且在2000年前帮助西部地区10万人脱贫、1万人奔小康!

    “了不起!华西了不起!吴仁宝了不起!”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在敬佩吴仁宝的同时,又称他的培训和扶贫构思是“中国扶贫工程中的伟大创举”。

    从那一年开始,华西村在吴仁宝的主持下,每年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培训任务,多则一次几百人,少则几十人,时间有的两三个月,也有一年、两年的。所有到这里培训的干部全部由华西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全套优质的免费服务。吴仁宝不仅担任培训的领导小组组长,而且每期必亲自要上几堂课。来自穷困地区的学员,在华西和吴仁宝那里,既学到了小康的致富经验,也深深地被吴仁宝这位基层老书记那份对百姓、对集体、对国家和对党的浓厚感情所感染。而吴仁宝则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知道穷苦地方的老百姓最关心两件事:能不能吃饱穿暖,能不能让孩子上学。可每当我到西部那些穷地方走一走时,心里就特别的沉重,就特别想帮他们一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华西今天能够富甲天下,靠的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华西帮一把穷兄弟也是自己坚定走共同富裕的信仰的一种体现、一份感情。”

    十多年来,在吴仁宝的倾心努力下,华西在外域建立的“华西村”已经不下十个,帮助西部10万人脱贫和1万人奔小康的目标也早已实现。然而吴仁宝和华西人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个具有“吴仁宝模式”的“华西村”在宁夏、黑龙江、江西等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简介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目录 >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