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新苏州”的诱惑
所垄断。我们的归国留学生在苏州高新区内把它搞出来、搞成功了。“神舟”飞船能够一次次飞向太空,这振动试验台功不可没;

    比如现在我们使用电子复印机、电子照相机等电子设备每天都会用到的成像有机光导鼓,过去一直是外国企业的专利。苏州恒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小伙子们搞成了中国自己的顶级水平的OPC生产线——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0支鼓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比如一个名为“中国芯”的32位嵌入式CPU电子核心技术,也是由苏州国芯电子有限公司用几年时间在苏州高新区搞成的。它的技术含量与世界先进芯片不分上下,其功耗全球最低,从而打破了“中国有亿万台机而没有一个芯”的尴尬局面;

    比如被称为“通讯喉咙”的语音网络、数字网络、图像网络“三网合一”技术的“DSL4000/4010综合复用设备”,也是由苏州科达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的,它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电子政务It100强——视讯类第一名。

    比如博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恩屈西他宾”药物,成为中国抗艾滋病和乙肝病毒新药,同样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其成本和药效都优于世界同类药物。这“恩屈西他宾”听起来名字有些怪怪,但它对于艾滋病患者和肝病患者来说,就是“上帝”送来的福音……所有这些,都出自苏州新区,出自我们的那些归国留学生之手,出自他们带领下的团队。这里有一串非常闪光的名字,他们是:袁建栋、顾东民、丁屹、陈卫东、张光学、黄劲、谢卫国、王崎、朴成元、王拉才、张思福、郑茳,还有让世界同行震惊的《系列世界地图》发明者郝晓光等等。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海归派”留学博士,他们已经在苏州新区落户多年,并且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和“部落”主人。

    有一次我正在高新区采访,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晚上一定让我见见一个人。他便是我在当晚饭桌上认识的王振明。这位王振明文质彬彬。他说他第二天要回美国——老婆、孩子都在大西洋彼岸等着他过一个什么节。宣传部的同志向我介绍:王振明酒量一般,但他干的事业却了不得,而且是苏州高新区的留学归国专家的“博士王”。

    王振明听人如此夸自己,脸顿时红了起来,连忙说:“我在苏州高新区算个啥?人家资产比我高出好几倍的有的是,我只能算小拇指……”

    “他是怕露富。你只要打听一下,生物、医学领域里没有不知道‘捷美’的。”同桌上的博士们抢着要灌王振明,说如果他不向何作家说实话,就保证当晚让他出不了门。为了不影响第二天飞回美国与妻子、孩子的团聚,王振明只好“投降”,于是我乘着众博士开心喝酒时,进行了“酒场采访”——

    “六〇后”的王振明在16岁时,正逢“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因为是农民苦孩子出身,又遇众多“老三届”在考场作竞争对手,所以少年王振明只敢报了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物理系。尽管如此,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还是欣喜若狂地在老家的田埂上蹦了起来。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在苏州大学留校当了两年教师。这时正逢“留洋”大潮,王振明的心也跟着浮了起来。公派没他的份,他只好靠自己拼搏。考托福时,26美元也是向老师借的。“我到现在还没有向老师还这26美元呢!老师不要我还,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已是亿万富翁的王振民心头至今藏着这桩事。

    “你给苏州和苏州大学创造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无数个‘26美元’了!”酒桌上,苏州大学的朋友们凑过来说道。

    王振明依然满脸不好意思地喃喃道:“这是两码事,两码事。”

    我开始对眼前这位“海归”博士刮目相看了,而当他向我细述自己的留学过程和抱着对苏州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九章 “新苏州”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