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园林、园区、圆融……
的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陈金根说,苏州的园林过去都是为自家所用,不对外开放,因此精致小巧。这样的园林与苏州的社会文脉相关。“但我认为,园林存在的最具价值的是它的文化性,尤其是体现着主人的文化意识和品位。一个园林就是一个人的心境、一个人的胸襟,或者说是一个家庭的心境与胸襟,再说透一点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其实在这一点上,富人与穷人应该是平等的,当官的与百姓也是平起平坐的。每个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都有资格接受园林艺术的文化熏陶。尤其是中国今天进入了小康社会,我们苏州的老百姓靠党的政策富裕了起来,为什么就不能去享受封建社会那些帝王将相和财主们所能够享受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呢?这就是我有了钱后想做的一件事。”

    陈金根让我解开了第二个疑惑。

    “同里有退思园,那是一代旧臣任兰生罢官后回故里建的一座园林。其取名‘退思’,意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当然也含有教诲后代‘退而思进’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明哲保身。有人建议我给园林取名为‘进思园’。进与退固然对称而具有鲜明的互照与对比,但似乎‘进’字少了些园林应有的雅和苏州人的文化内涵。‘静思’二字是费孝通老先生的主意。他建议用‘静思’,并说:富而思进,静以致远;这既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而且也是全体富裕了的苏州人民所需要的精神境界。于是‘静思园’就这样产生了。”

    富而思进,静以致远。说得多好!这就是苏州人独有的文化“专利”。她可以升华为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文化复兴的时代标志,彰显乐观向上、锐意创新、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开放、开拓、开明、不拘一格的现代意识。

    “苏州人性格中的圆融、包容等看似静境、貌似保守的精神形态,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强烈而炽热的追求、向上、发力和最终为了成功的彻底张扬与燃烧……”我将这总结和提炼式的话讲给一个苏州农民听,讲给一个将自己创业获得的十亿元财富全部花在建一座有形建筑与无形家园的当代苏州人听。“对对,我就是想这样表达的!”陈金根频频点头,笑着握住我的手,说,“到底是文化人。”

    其实真正的哲学家和文化人属于陈金根这样的人。苏州人几乎个个都是哲学家,他们的为人处世便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

    由同里的退思园和静思园,我忽而想起屹立在金鸡湖畔的那一尊异常独特的造型建筑,它的名字叫“圆融”。

    它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象征——这尊钢铁巨形雕塑,是一个旋转般的圆扇形但中间又有一个正方形的窗孔的造型,充满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的象形,同时又有强烈的优美动感,寓意苏州的开放和与世界对接的时代景象。霞光下的“圆融”,似一团火焰,似一瓣心叶:这火焰是苏州人民在复兴地区和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所燃烧的激情与智慧,这心叶是对祖国和自己家园的那片真挚而赤诚的感情。

    “圆融”,又像一颗鲜红的血滴,又如一粒晶莹的汗珠,但细细看去,她更似我父老乡亲那座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心灵家园与精神世界……

    “圆融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胸怀。有了它,才能致远,才能太平,才能永恒。”这是三年前我在探访苏州寒山寺时,方丈秋爽所说的话。当时这位高僧并不知道我要为苏州写书。我出于对父老乡亲们常挂在口头上的“圆融”二字的词义探究,顺手将它写在手心底请教同桌邻坐的方丈,他如此道来。

    方丈说得好。圆融其实就是一种心境,一种胸怀。

    苏州人对圆融格外偏爱,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追求中深深渗透了这种心境与胸怀,而正是这种心境和胸怀,使得苏州这块富足之地蒸蒸日上,突飞猛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二十六章 园林、园区、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