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火书记的火是这样逼出来的
回边远的凉州任刺史。公元301年,他到西域武威任职后,以“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为己任,一边平定西扰,一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振兴文教,很快威震河西。这时的中原已大乱,但唯有河西无战事,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成为中国安居乐土。张轨借中原战乱,安置了大量逃离到西域的难民和不少文士名流,给他们创造和传播文化的机会,一下使得河西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武威城也成了可与洛阳相提并论的西域名城。张轨死后,他的儿子及后代继承先人之道,使得这里又有了几十年的繁荣发展期,到张轨的孙辈张骏时代,这里已成为统辖三州二十二郡的西域最昌盛的地区,西域诸国皆要到此朝贡。
故史学界有一说:西凉有一张,河西百年昌。这“一张”,指的就是张轨和他的张氏后人。
公元589年后,隋唐再度统一中国。凉州成为唐朝管辖下的西域重镇,高祖李渊鉴于武威所处地位重要,曾特别任命富有雄才大略的二儿子、后开辟和奠定唐朝盛世的李世民为凉州总管。由于奠基者张氏开创的伟业继续与影响,加之唐代几位明君领导有方,隋唐三百年间,武威地区获得了空前的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通典》记载:天宝八年,当时全国屯田收成总数为191万石,其中河陇地区则达到71万石,占全国总数的37%之巨!朝廷官臣窃喜道:“凉州如苏地。”苏地即我国的苏南地区,可见武威一带的繁荣景象!唐当时的大诗人岑参游过武威后,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弯弯月出照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扬州、洛阳齐名的武威市繁荣安康之景。古武威,即凉州,而在今天我们所读到的《唐诗三百首》中,其中赞美凉州的至少有一二十首。比如元稹的《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王昌龄等都留下了众多著名的凉州题材诗篇。像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皆是诗人在武威时留下的经典传世诗作。凉州在唐宋时代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就连500年后的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对这里充满神往道:“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唐代武威的“凉州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化的一枝奇葩,极大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文化,特别是诗歌界。杜甫曾经夸奖李白的诗是“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意思是李白的佳作既像李侯之气,又似阴铿之风。李侯和阴铿皆是武威籍人士,他们是“凉州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可见当时武威文化的影响力。
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到北宋淳化年间的二百多年里,河西一带基本上脱离了中原王朝统治,古凉州由六蕃占据,期间武威一带陷入不断的战事,直到公元1003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下凉州,后由他的儿孙建立了西夏王国。
西夏的历史有记载的不多,但到了武威走一趟,才知这个历史上非常神秘的西域王朝曾经是何等的强盛和辉煌,尤其是它创造的独树一帜的文化,叫人无限折服。今武威有西夏博物馆在城中,里面展出和存放着当地不同时期所挖掘出的西夏文化遗物与遗址实品,那不可思议的西夏文字,那织技和图案水平极高、极美的丝织品,那无与伦比的银器与碑刻,叫人看后常击掌叫绝,叹为观止!
西夏文明的创造源于一位明君,他便是李继迁之孙李元昊。
评历朝历代,数风流人物。
说兴衰昌落,听古韵乐章。
到武威采访,本为“三牛风波”而去,日夜约人谈事,清明节几天连累当地数十人跟着我一起没了休假。匆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