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点亮那盏世界上最亮的灯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这得感谢政府,感谢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苏德添书记。
“苏书记是为我们村民累病的啊!作家同志,你们一定要写写这样的好干部,他自己不当亿万富翁,却为村里培养了好几个亿万富翁,最后自己得了重病……”一位上年岁的老大爷噙着热泪如此说。
苏书记?重病?我们听后不由得心头一紧。
“是,你们确实应该采访采访苏书记。”陪同我们的镇干部小崔对我们说。
那天上午,突然下起大雨,我们来到古一村的苏书记家。从这位身材魁梧的庄稼汉身上看得出曾经的风采。本来不想多打扰重病的他,可老苏一谈到村里的变化,情绪非常高昂。于是我们从他口中知道了他和古一村过去十几年的事。
老苏是镇党委提出让“老板”当村干部的第一批党员。1994年他从个体企业里回到村子,担任村支书。“当时我自己像做梦似的,有点不敢相信。”老苏回忆说:他在70年代当过生产队长,在改革开放后出来做生意,卖过鱼,办过塑料制品加工厂,生意不错。“假如干到现在当千万富翁不成问题。但回村当干部后,命运改变了……”
“后悔吗?”我们问。
“没有。我很高兴当初选择的路……”老苏坚定地摇头说,“我是一名党员,老实地说在做生意那些年里,整天钻在生意里,基本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为别人服务的共产党员了。我想不到镇党委、镇政府和村里的百姓,还能重新给我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入党时我曾经宣誓要终身为人民服务,可老实说当了个体老板后,你不得不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事。后来发了些财,但心头常常有些空荡荡,尤其是看到村里的多数百姓还看不起病、供不起孩子上学时,我心里就更加空荡荡的。那时我能做的就是掏点钱给乡亲们,但解决不了根本……回村当村支书,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我觉得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父老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因此十分珍惜它。所以回到村里,我把办村里的事跟自己以前办个体企业一样认真地来办。古镇这些年因灯业发展而发展,我们古一村挨古镇中心区最近,能不能抓住发展机遇,关键要会算账,要会投资,要会管理。这些年我和村里其他干部一起,几乎把精力全部放在如何为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投资机会产生最佳、最好的效益上。我们从搞实业开始,又把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并重点放在发展物业这一块上。在重大决策时,充分体现党员和群众的意志,在决策每一个项目前,都做到公开向村民代表和党员征求意见。1994年我上任时,村级年收入在400万元左右,现在全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五六千万元,是过去的十几倍。村民到退休年龄后每人每月能拿到600元的退休金,还有作为‘股民’的一份很可观的分红收入……
“但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当村支书时,全村5000来名村民中只有80个党员,现在已经有130多个党员了,其中有不少是年轻同志。他们多数是私营企业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村民有爱心,对国家贡献也大。我们村上这十几年中,出了好几个亿万富翁!”
呵,老苏书记,一位身患重病的共产党员,当他滴着汗珠向我们讲述他村子里的这些变化时,我们内心油然升腾起一种崇高的敬意。这就是古镇选拔的那些“老板”村干部的精神境界!一批真正共产党员的本色!
林荣湛,古二村老书记,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古镇人。因为他的“华星”企业在当地也算是塑料制品的“龙头老大”,生意做到全世界。土生土长的林荣湛当过4年兵,在部队由于“海外关系”而没能入党。复员回古镇后当年因表现积极被当时的大队党支部吸收成了一名党员。这位见过世面的农民,难得他有一颗立志在农村干番事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