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小裁缝引发大革命
镇上举办了一个“农民时装节”。此事在当时不仅引起国内强烈反响,就连外国数家报纸都相继报道。在人们的印象中,像时装节这样极为高雅的服饰艺术的专业盛会,只有那些高雅人才欣赏得了,非一定水准的大中城市不能举办。那些脚上带泥的“土包子”们怎么可能搞这样的活动呢?确实,据说当时有不少人对这样一个几乎全是在种棉花的地里、卖棉花的路上、织棉花做服装的厂里举办由清一色种棉花的人、卖棉花的人、织棉布做服装的人唱主角的“农民时装节”,抱有怀疑。但后来人们发现自己错了,就像上海大明星张瑞芳所说,她开始便是考虑农民兄弟的面子才接受邀请的,可到了常熟王市小镇后这位大明星激动得直掉眼泪。她说她从50年代开始一直演了几十年的农村妇女,以前一演这种角色,导演就让穿有补丁的衣服,好像越破就越像农村妇女似的。可今天到了常熟小镇参加农民时装节一看,她们人人穿得那么漂漂亮亮的,我以后再演农村妇女时就可以对导演说,我也要穿漂漂亮亮的衣服上台了。

    王市小镇的时装节如今已办了好几届,且办出了名。费孝通先生曾对小镇时装节给予高度评价,并写下“王市小镇,衣被天下”的题词。说到王市的农民时装节,就不能不说支撑这个时装节的“秋艳”服装了。而今驰名中外的“秋艳”时装,就出在这个王市小镇上。常熟人自豪地向我介绍,他们的“秋艳”作为名牌服装产品,是江苏服装行业最先的一个免检产品。作为企业集团,它名列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前茅,年产值达两个多亿,利税3000万元。现有职工1200多人,每天生产5000套成衣,可企业自己没有一个专职产品推销员,它的产品年年都是别人追在屁股后面要。“秋艳”所在地的王市小镇,现在大大小小共有120多家服装厂,生意虽没能都像“秋艳”那么火,但全是属于“丰衣足食”。我了解后发现,所有这些厂的厂长是清一色的“小裁缝”出身。小镇当家人向我透露:王市之所以今天能在激烈的纺织业中独领风骚,就是因为这块土地上长期保有一千多名心灵手巧的小裁缝。就拿“秋艳”来说,六位厂级领导个个都是当年的小裁缝。在常熟本地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内行当厂长,裁缝打天下”。探究一下常熟服装业发展的因果,你会发现此话不无道理。

    如今已有1.4亿资产的“秋艳”集团董事长、全国著名企业家潘炳福,想当年也仅是位吃百家饭的小裁缝。在“秋艳”的本部办公楼,我与这位驰骋“穿”场的大老板仅有一面之缘,但就这短短的瞬间,他那双目光深邃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你说潘厂长的眼睛?那当然。他厉害的目光是出了名的。”常熟的服装同行一说起老潘的眼力,无不流露出敬佩之意。

    早在1980年初,那时“秋艳”才刚刚挂牌,没有半点名气。一次老潘在上海人立服装商店获悉:滑雪衫将取代中西式棉衣。当时中国市场上还未出现这种新时装,但老潘认定滑雪衫必将风行中国市场。于是他果断决定转产,并亲自南下广州购料采样,回厂后与技术人员一起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种色彩对比鲜明的独特的带帽女式滑雪衫。此款式一投放到市场就风靡上海城。那穿着最讲究的上海女人,当年为了买上一件“秋艳”牌滑雪衫,可以请上两天假去人立商场排队。据说那年仅人立商场一家,在一个星期内就卖了8万套这样的滑雪衫。

    都说老潘爱用双眼去“扫市场”,而且口袋里还总带着三件宝:小剪刀、皮尺和计算器。当他的目光“扫”到一个新款式、好面料时,他就用上自己的“三件宝”,然后回厂开动脑子,用不了几天就出个让同行眼红死的新产品。1983年的一天,老潘又来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淮海路等地开始“扫市场”,在五颜六色、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老潘从众多穿中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你也能过好日子·中国百姓致富调查简介 >你也能过好日子·中国百姓致富调查目录 > 第四章 小裁缝引发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