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垒筑精神家园
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常为生活所困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听说有一位困难学生每天只能买一个菜,其余两顿饭只吃主食。这样优秀的学生,生活这样困难,我们心里难受。

    我们特向全校教职工和广大清华校友呼吁,希望大家都来为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捐助一点钱,积少成多,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

    没有华丽,只有硕果。清华人从来都是这样的品质,面对这发自肺腑的呼吁,谁能不为老教授们那殷殷赤子心而激动、而感染!

    “老先生们的建议多好,我们清华人都应当像他们一样立即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援助那些生活还困难的学生。哪怕是每个教职工每人拿出几块钱,让学生们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在考试时不至于因饥饿而昏场嘛!”校长王大中在校务会上激动地站着高声说道,“清华大学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贵族学校。今天,也绝不能让一个同学因家庭贫困而失去学业!”

    这是多么庄严的承诺!

    那些经济困难的学子们,你们听到了吗?

    正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素以沉稳著称的清华校园内涌动起了少有的滚滚热潮。有人说,那是重师生情的清华人心与心撞击的“心潮”。在校领导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直接关注和参与下,中国高校第一笔专门为援助贫困大学生的基金——清华大学“清泉”困难学生基金,在清华园宣告诞生。

    “今日一滴清泉,明天一片桃李。”1996年4月28日,这是清华大学85华诞之日。阳光明媚的清华园内彩旗飘扬,歌声此起彼伏。当校庆的序幕刚刚拉开,王大中校长激动地向万余名师生和来宾宣布了一件事:请在场所有心中有爱心的人给我们的贫困生们捐上一份你的爱!说完,王校长第一个来到已经摆在长桌上的一只捐款箱前,庄重地向箱内投进了300元。“谢谢校长。”一位同学代表走到王校长面前,端正地给他胸前别上一枚精制的徽章,那上面闪亮亮的正是本节开头的那十二个字。

    “泉水清清,泉水清清,流到你心田……”美妙的歌声,动人的旋律,把节日的清华园里的每一寸绿地都催醒了。在校长后面,是长长的队伍望不见边际的捐款者,他们中有享誉国际的中国科学泰斗,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授,有刚从国外回国的年轻博导,有专程而来参加校庆的海外校友或出差顺道回母校“探亲”的国内校友,更有同是学子的青年团员、学生干部……

    “那场面太感人了,那些在清华园里住了几十年的老教职工们都会告诉你,这是自有清华园以来让人感到真情的少有的动人一幕。”两年后的1998年“五一”前,当我来到清华园采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负责人时,这位当年作为“清泉”基金捐款仪式组织者之一的老师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感慨道。他说就那一天,他们的“清泉”基金便收到捐款20余万元。他拿出当时的一份登在《新清华》上的捐款名单,我忍不住将目光从长长的名单上停在了下面的几个名字与数字上:

    陈浩凯1000元

    凌瑞骥1000元

    李传信1000元

    顾涵芬10000元

    耿涛0.10元

    熊强5元

    “陈浩凯和凌瑞骥两位都是老先生,也是‘清泉’基金的倡导者,李传信是我们的老党委书记,他跟上面的几位老教授都是第一批捐款者。捐10000元的顾涵芬是位在教育一线的老教授,她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那位只捐了一角钱的自己就是位贫困生的耿涛,他本来是受捐者,可那种场面他说太令他感动,他把当时口袋里仅有的一角钱捐了出来,并郑重其事地在捐款者留名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天感人事例太多了,譬如捐5元钱的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落泪是金简介 >落泪是金目录 > 第九章 垒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