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版新闻的西雅图国道惨祸
。
停车停车。琬若挥手又蹦脚。
来车戛然而止。那车上的司机看到满脸是血的中国姑娘,立刻明白是出了车祸。但令琬若想不到的是那司机不仅没有下车,反而重新启动马达,疾驰而去。
上帝,怎么会这样!琬若急得快发疯了。
她仍拼命地向空无一车的马路中间招手,哭喊着:你们救救宝和呀!救救他吧……
不多久,从她身后相反方向又急驶而来一辆车,见有人招手,便靠边停了车。那车上跳下的是一位牧师。他看了看琬若,又看了看翻在公路下的车,问道:打电话给911了吗?
琬若摇摇头。
正在这时,只见一辆救护车闪着红灯,已来到了他们面前。
琬若猛然间明白了,原来刚才那位没有停车的司机,已经为他们打了急救电话。这就足美国式的救护方式。因为他们在为伤者争取每一分钟最宝贵的时间。
看到前来救助的牧师和救护车,琬若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宝和?宝和!你在哪里?昏迷中的琬若并没有停止脑海的活跃思维。她的活跃性格连同活跃的思维重新将她拉到一次赴美留学不久的同学聚会——
那次聚会是琬若终身难忘的。当时有位长得温文尔雅、体格健壮的小伙子就坐在她身边。
请问您是学什么专业的?
电机工程。
您是哪省人?口音这么熟悉。琬若好奇地盯着这位大同学,问。
天津。父母现在还都在那儿。
哇,太巧了,我也是从天津到台湾的呀!本来说话就爱一咋一呼的琬若,没有想到在他国异乡能遇到海河畔的同乡。她高兴地惊叫起来,惹得其他同学纷纷投来目光。
于是满屋的留学生同学哄堂大笑起来。坐在琬若旁边的陈宝和被弄得满脸通红。
而当年正是小伙子——不,在李琬若眼里是大哥哥的陈宝和这老实巴交的样子,使她宁静的情怀跃然跳动。
能问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离开天津到台湾的?琬若有意把话题引下去。
1948年10月。我是乘最后一班美信轮离开天津的……小伙子不经意地多说了一句,却让李琬若小姐惊喜地跳了起来。
天,我也是乘最后一班美信到的台湾呀!哈哈哈……太巧了,太巧了,就像小说上描写的那样……
琬若兴奋得握起两个小拳头使劲地在桌子上敲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巧合!
琬若小姐,恐怕更多巧合的事还在后头呀!当日参加聚会的田长霖教授和几个同学应声围过来,把李琬若和陈宝和绘拱到了感情的火炉边。
哇,我真感到这儿的气候温暖。这已经是同学聚会后的某一个日子。琬若轻轻地解去飘逸的外套。
我帮你拿着。并肩走在旧金山绿荫大道上的陈宝和接过琬若的外套,放在自己手中。
晤——对了,我到旧金山时间还不长,今天需要到州立大学办个注册手续。你有事吗?能不能陪我去一趟?
当然可以,坐我的车去吧。
行。我们现在就走。
宝和动作敏捷地打开车门。琬若笑逐颜开地钻进车子。
我进去啦——到了办事的地方,琬若下车后说。
去吧,我在这儿等着。宝和说。
怎么会这么长时间呀!原来以为几分钟就能办成的事,却用了两三个小时。琬若急得不知所措,而那些美国工作人员似乎在有意拖延时间。
完了,第一次约会就要泡汤了。最后,琬若带着一副肯定失败的心情向外走去。时间就是金钱,美国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流行这样的名言,尤其是中国台湾来的留学生们,谁不在为自己的学业和生存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