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求实路
人家的好,你能报报多少亩产?”
“哪——人家报了多少?”吴仁宝问。
“最少的也有一万斤了。”
“一万?”吴仁宝两眼发直,心里打算了半天怎么也高不上去。最后他狠狠心,鼓足勇气报了3700斤。
“保守,太保守了!仁宝同志你应该认识到,产量报的高低是个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你要好好考虑考虑。”
吴仁宝打小在田野里打滚,他清楚每一块田里到底能打多少粮出来。面对无数双咄咄逼人的眼睛,这回他不想再说违心话了:“这样吧,等收割时,公社派人到我们大队监收,如果地里能多收一斤稻谷,我们全大队宁愿挨饿也要倒贴十斤指标卖给国家;可如果亩产每少收一斤,你们也得给我们补上啊!”
这个吴仁宝!他的话一出,从此再没人朝他要亩产数字了。
“那时我不满人家报万斤粮的,其实我报3700斤也说了假话。从那以后,我再不想玩虚的了。那虚假的东西,当干部的可能还沾些光,但吃亏的肯定是老百姓。我是从泥土中走出来的共产党员,至今双腿仍沾着庄稼人的泥土,所以我不忍做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吴仁宝如此深情和执着地对我说。
1961年,华西村正式组建,当时称大队,下辖10个生产队,人口667个,可耕面积841亩,人均欠债15000元。12个小自然村落,破破烂烂,茅草房、泥垛墙,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七高八低的田地落差数米……“高的像斗笠帽,洼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这是旧华西村的真实写照。
面对贫穷,吴仁宝最真切的感受和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让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再面黄肌瘦,就是要把那些背井离乡的孩子和老婆婆们找回来,暖和他们的手和脚……
那时吴仁宝想做到这两点,惟一的办法就是带领乡亲们改天换地。
改天换地的战斗,是靠每一滴汗水冲刷和垒起的一种艰与苦的实干。实干的农村干部不少,但吴仁宝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注重实干的同时,还格外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创造。
在全国性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吴仁宝带领华西走的是一条既求艰苦奋斗又讲规划目标之路,他在当时就提出了“十五年将华西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吴仁宝身先士卒,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拼命干,提前8年实现了奋斗目标。“做煞大队”换来的是土地平整、道路宽畅、白墙青瓦的新农村和闻名全国的“亩产超吨粮”先进典型。
现在我们到华西村参观早已看不到昔日吴仁宝他们改天换地留下的那些旧景了,其实当时他们干得相当悲壮。有一首民谣曾在华西村四周流传了很久:“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吴仁宝和他的农民兄弟姐妹们的拼劲,是华西精神最初的核心内容。那会儿华西人的苦干确实吓退了不少本来已联姻给华西村小伙子的外村姑娘们。
一时间,退婚的女子把华西村搅得人心惶惶。这是一向笑眯眯的吴仁宝所不曾料到的。别出心裁的“寻开心”青年社员大会上,吴仁宝高扬起嗓门说:“同志们,我不相信华西村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今天我们干得确实比别人苦出几倍,可明天我们华西村就会比别人好出几倍。那时候,我们华西村就会有成群送上门的好姑娘!你们说是不是啊?”“是——”小伙子们被吴仁宝说得眉飞色舞。“那现在我想鼓舞一下我们华西村的姑娘们,你们干活个个冲锋陷阵,不甘落后,现在你们要拿出干活的劲头去跟我们村上的好小伙子们去恋爱、去结婚!”吴仁宝的这句话可把“寻开心”会引向了高潮。当下,“铁姑娘队”队长赵毛妹“噌”地站起身,响亮表态道:“别村的姑娘不要华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