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国“曼哈顿”


    学农业综合开发。

    听说光学费一个月就要4000美金?

    是。

    花这么高代价值得吗?

    当然。我们搞庄园是为了实践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开发,这就得应用先进科技和管理体系,你看,我这么大年岁还在学习操作计算机模拟。新时代的中国农民庄园,可不是过去的地主老财那一套呀!楼瑛财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在那开怀爽朗的笑声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拥有土地的农民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所充满的自豪感。听陪同我的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在义乌像楼瑛财家这样的大农庄已有几十个,他们或从亊农副产品开发种植,或从事畜牧业养殖与加工业,或从事连片的水面资源开发,或承包整个荒丘禿岭进行花木果树的商品化耕作开发……而正是一大批像楼氏家人禪样敢于花大钱并根据当地实际,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走向规划设计出的一个个大手笔蓝图,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概念,在义乌这块已经勃发热火朝天的商品经济土地上,又有了一个更为宽泛吏为广阔的搏杀与竞争的大战场。这就是赵金勇、周点水等一班人,刻求要将一个具有更强实力、全面拓展的义乌带进新世纪的两大战略措施之一。

    here are you from?(你是哪里人?)

    I'm from Yiwu,China.(我来自中国义乌。)

    I'm a businessman.(我是一位商人。)

    I'm a businesswoman.(我是一位女商人。)

    那天我们从“福田庄园”回到城里,已是繁星闪烁、霓虹灯四射的夜晚了。在一个已经收摊的门市部前,两位女商家在用英语对话。一问才知道,她们正准备随团到南非做生意。

    你们过去是农民吗?

    是。八年前我还在家里种地呢!其中一位灵巧的姑娘抢过话头对我说。

    义乌市场的生意这么红火,为什么还要到外面甚至是国外去做呢?

    为什么不呢?市场是没有界限的,我们义乌人生意做得好,就是从来不把自己划死在一个固定的地域,只要哪儿有钱赚,有生意做,就是我们义乌人要去的地方。

    这是义乌人的又一个特色意识!

    我早听说中国的生意人中,浙江人是最吃苦耐劳和最能生根结果。打改革开放后,早期的外出做工嫌钱的要算安徽的小保姆和浙江的修鞋匠,后来便是四川的打工仔。在这三股人潮中,浙江人最稍,他们不仅仅是以出卖劳力挣个饭钱,而是靠自己的手艺与才智嫌钱。在浙江人中,温州人是以自己制作产品而著称,义乌人则把商品交易做到每一个角落而见长。拿温州人与义乌人相比较,前者是更多的依靠在自己的土地上用制作出精良多样的产品来扩充和窗有自己的实力,后者的义乌人当然也有很多自己独立制作的产品而称雄市场,但他们更多的是依靠市场直接进人商品交易的流通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是整个商品经济市场中最活跃最快捷又能产生最大利润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义乌人之所以在连温州那样的地理优势都不具备的条件下能称雄浙中乃至大中华。

    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时,也就是在义乌市场刚刚开始形成阶段,义乌便有人用塑料袋和双肩扛着,远涉千山万水,不顾生命危险,奔至西藏拉萨做生意。若干年后,在世界屋脊有了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而这种被西方经济学家称奇的现代文明与原始地理相融洽的奇迹,着实让中国以外的人们瞪大眼睛惊叹了好阵。这件事其实仅是一个义乌农民促成的,而像这样的叫老外们甚至中国人自己都感到惊诧的事,在义乌人眼里实在太寻常不过。义乌的主人告诉我,凡有人群和可能形成市场的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家日记简介 >国家日记目录 > 第四章 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国“曼哈顿”